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上週末,地球海洋最深處的探索工作遭受沉重打擊,歷史上最傑出的深海探險家之一在太平洋水下數千米處內爆,並碎裂成片地浮出水面。幸運的是,不幸的“涅柔斯”號潛水器是一個機器人,當它在潛入克馬德克海溝(太平洋海底的一個10公里深的裂縫,位於紐西蘭東北部兩個構造板塊交匯處)時,屈服於巨大的水下壓力而損毀,無人受傷。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的研究人員建造了這款高科技遙控潛水器(ROV),以承受超過每平方釐米1125公斤的壓力。然而,很可能正是大約這麼大的壓力導致潛水器的一部分在5月10日內爆。
服役六年的“涅柔斯”號是多次前往地球最深處的探險老將,曾於2009年5月訪問過挑戰者深淵——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以東近11公里深的海溝。這一次,WHOI為其最主要的海洋哈達爾帶(水下六公里以下)探險家配備了專門為電影製作人和潛水員詹姆斯·卡梅隆歷史性的單人潛入挑戰者深淵而設計的技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卡梅隆本人將“涅柔斯”號的損失比作失去一位朋友。“‘涅柔斯’號是一個令人驚歎的、開創性的機器人,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到達海洋海溝極端深度的載具,”他在聽到“涅柔斯”號最後一次潛水後向WHOI發表的宣告中寫道。“這對深海科學來說是一個悲慘的損失。”
這位電影製作人對WHOI的研究人員表示同情,自從他為了準備拍攝1989年的電影《深淵》而開始學習海洋工程以來,他就認識他們多年。“團隊負責人安迪·鮑文和克馬德克探險隊的首席科學家蒂姆·尚克都是我的朋友,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慰問,”卡梅隆寫道。“他們不僅失去了一個孩子,還失去了一個探索海洋深海海溝之一的絕佳機會——這是我們星球上探險的最後一片偉大邊疆。”卡梅隆指出,“一艘載具的損失現在使我們無法進入一個面積相當於北美洲的區域——這正是深海‘哈達爾’海溝的總面積。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日子,原因有很多。”
在卡梅隆去年將其“深海挑戰者”號捐贈給WHOI後,科學家們使用了該潛水器的幾個部件來升級“涅柔斯”號的浮力技術、攝像頭和照明裝置。增強功能包括安裝在載具上部的大約1500個空心壘球大小的陶瓷球,以保持其直立和浮力。科學家們在其雙船體的前端下方安裝了LED燈,就在潛水器的兩個高畫質攝像頭上方,這些攝像頭能夠平移和傾斜,拍攝海溝壁、底部和海洋生物的影像。
“涅柔斯”號耗資約800萬美元(大部分是聯邦資金),重2800公斤(6200磅),還配備了一個機械臂,用於採集岩石、沉積物和海洋生物樣本。超過4000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為其提供20小時的執行電力。一根細如髮絲的光纖將高質量影片傳輸到研究船“托馬斯·G·湯普森”號,WHOI已派遣該船執行首次探索哈達爾帶生態系統的多項任務。“大眾科學”通訊員馬克·施羅普在2014年5月刊中詳細報道了WHOI的克馬德克考察。“大眾科學”撰稿人肯·科斯特爾一直在《大眾科學》的探險部落格上報道該團隊的進展,自從“托馬斯·G·湯普森”號於4月12日離港以來。科斯特爾的最新一篇博文描述了“涅柔斯”號失事後的情況。
“涅柔斯”號的命運為卡梅隆在2012年執行個人任務時面臨的風險增添了一定的分量,儘管他淡化了這種危險。這位電影製作人在去年接受《大眾科學》的問答採訪中表示
“我懷疑我的脈搏跳動是否加快了多少。也許是在我們取走(水面上的)浮筒時。我專注於任務。我有一份多頁的清單,圍繞時間和深度、指標、我必須做的事情組織起來……潛水器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熱通量。駕駛員球艙非常小,裡面塞滿了裝置和我。如果我在水面上開啟所有裝置,我會被烤熟的。我真的會像水煮鮭魚一樣。所以我制定了一整套協議,根據需要啟動裝置。挑戰者深淵潛水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完成了清單上的所有內容,這些內容已經帶我到達了新不列顛海溝的底部,然後我就沒事可做了。而且我還有9000英尺要走。”
在為期40天的考察任務進行到第30天時,“湯普森”號上的研究人員與“涅柔斯”號失去了聯絡,當時“涅柔斯”號正處於計劃9小時潛水的第7個小時,地點位於克馬德克海溝的最深處。該團隊後來在海面上發現了漂浮的碎片,確認為“涅柔斯”號的部件。
澄清:此帖子的標題已更改,以反映失事的是一艘無人潛水器,而不是潛水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