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於虛擬現實的動物召開緊急會議 [影片]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3月21日星期三晚上,一隻老鼠溜進紐約市中央公園東南角附近的雨水箅子。如果有人注意到這隻老鼠,那麼曼哈頓齧齒動物的景象在他們腦海中留下的任何淺薄印象都可能在幾秒鐘內消失,被新一波的感官體驗——一輛駛近的汽車、一聲響起的手機鈴聲沖刷殆盡。但這隻名叫傑拉爾德的老鼠值得記住。傑拉爾德匆匆穿過城市街道,在暴露於虛擬環境的實驗室動物協會的首屆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

傑拉爾德站在用火柴盒做成的講臺後面,環顧聽眾。在最靠近講臺的地方,幾隻老鼠蹲坐在後腿上,鬍鬚抽動著。在它們上方,一群密集的果蠅不斷地重新定義其彈性的邊界。十幾條銀色斑馬魚的頭在水中浮動,靠近汙水管的邊緣。雖然他看不見它們,但傑拉爾德知道許多微小的透明線蟲在他周圍蠕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同胞們,”傑拉爾德用相當洪亮的聲音說道,沒有一絲吱吱聲,“我們今晚聚集在這裡是為了討論實驗室動物生活中的一個最新發展——虛擬環境的引入。我們的飼養員欺騙了我們。我們被迫在畫素化的迷宮中奔跑以尋找虛假的獎勵,在飛行中避開虛幻的障礙物,相信我們在海里游泳,儘管我們從未離開過我們的水箱。在這些蓄意欺騙的行為中,我們的看護者探測了我們的大腦——總是以科學的名義。昨天我得知科學家們已經將虛擬現實的外衣披在了又一個驕傲的物種身上。”

傑拉爾德示意一個陰暗的角落,從那裡走出了兩隻蟑螂。

“和我的老鼠同胞一樣,我們的蟑螂兄弟被放在一個塑膠球上,這個球可以向各個方向旋轉,但保持在原位。球的周圍是一個大型空心圓頂,虛擬世界就投射在上面。當我們的蟑螂兄弟在他們認為是森林的地方奔跑時,科學家們測量了他們腦細胞的活動。顯然,研究蟑螂、老鼠和線蟲的神經元如何放電可以深入瞭解人類疾病的本質。但此類實驗的理由不是我們所關心的。今晚,我們必須做出決定:為了我們在實驗室中享受的安全、舒適和食物,我們是否應該容忍虛擬現實這種虛假?還是我們應該扯下蒙在我們眼前的面紗,永不回頭?”

斑馬魚甩動尾巴,儘可能地向水面外張望。果蠅群像鞭炮一樣噼啪作響。蟑螂向陰影中退後了幾步。老鼠們互相瘋狂地梳理毛髮。線蟲可能開始更加劇烈地蠕動,但這很難分辨。

傑拉爾德將兩隻爪子放在講臺上,深吸一口氣。“我相信你們中的許多人都厭惡虛擬現實,”他說。“幻覺是一種潛伏的監獄——它不是由柵欄或有機玻璃構成,而是由思想本身構成。我們別無選擇,只能——”

這時,講臺前排的一隻老鼠用後腿站了起來,舉起右爪。“朋友們,”她顫抖著說,“我必須打斷一下,因為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坦白:我愛虛擬現實。” 這隻名叫薇姬的老鼠看著周圍動物們的臉:她看到了震驚和茫然的困惑,但沒有憤怒。傑拉爾德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首先,”薇姬說,“這項運動對我的大腿有奇效。倉鼠輪很棒,但沒有什麼比那個塑膠球更自由或更費力的了。而且隨著計算機圖形和投影技術的進步,誰不想時不時地進入模擬世界呢?為什麼人類應該獨享樂趣?沒錯,起初我們不明白髮生了什麼。我們中的一些人以為自己在做夢;另一些人以為我們被遺棄在野外了。但現在我們對這項技術更加熟悉了,我找不到任何理由逃避虛擬現實。歸根結底是:科學家們為我們的實驗室配備了互動式IMAX影院。而且我們擁有終身VIP門票。”

第三隻老鼠舉起了爪子。“我也愛虛擬現實!”他說。果蠅重新排列隊形,使字母VR懸浮在空中。蟑螂們一起跳舞。斑馬魚在水中跳進跳出,像海豚在船尾的波浪中嬉戲一樣。

傑拉爾德內心鬆了一口氣。事實上,他已經學會了喜歡上掌握數字迷宮的刺激感——這種刺激感取代了他最初的困惑。但是,由於肩負著用一篇激動人心的主旨演講來團結朋友們的責任,他沒有勇氣表達他認為是不受歡迎的觀點。“很好,”傑拉爾德說,“很好。如果我們都同意,那就讓我們回到我們的實驗室吧。我們將在一年後再次聚會。在此期間,我們將享受我們源源不斷的顆粒和薄片食物、我們的雪松屑床和我們的糖水。當我們的看護者將我們的頭 strapped 在笨拙的挽具中並將電線穿入我們的大腦時,我們將配合他們。我們將欣喜地認識到,從今天起,被迷惑的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看護者。他們工作的整個前提都取決於我們所謂的輕信以及我們的大腦願意表現得好像模擬世界是真實的世界。然而,我們可以確信,我們現在認識到虛擬現實的本質——而且我們仍然樂在其中。”

影片來源:Christopher D. Harvey、Forrest Collman、Daniel A. Dombeck 和 David W. Tank。《自然》,第461卷,第7266期,2009年10月14日。

這篇虛構的文章的靈感來自一項關於蟑螂虛擬現實系統的新研究,該研究發表在3月22日出版的《科學報告》上,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幾項相關研究。參考文獻如下。(《大眾科學》是出版《科學報告》的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Christopher D. Harvey、Philip Coen 和 David W. Tank。虛擬導航決策任務期間頂葉皮層的選擇性序列。《自然》(2012)doi:10.1038/nature10918。連結

Faumont S、Rondeau G、Thiele TR、Lawton KJ、McCormick KE 等。(2011)用於建立虛擬環境和成像自由移動的秀麗隱杆線蟲神經元活動的無影像光機系統。《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6(9): e24666。doi:10.1371/journal.pone.0024666。連結

Straw, Andrew D.; Lee, Serin; Dickinson, Michael H. 飛行果蠅的高度視覺控制。《當代生物學》:CB doi:10.1016/j.cub.2010.07.025(第20卷第17期,第1550-1556頁)。連結

Takalo J、Piironen A、Honkanen A、Lempea M、Aikio M、Tuukkanen T 和 Vahasoyrinki M。用於行為和電生理實驗的快速靈活的全景虛擬現實系統。《科學報告》。2: 324 | DOI: 10.1038/srep00324。連結

Ferris Jabr is a contributing writer for 大眾科學. He has also writt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the New Yorker and Outside.

More by Ferris Ja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