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非洲是人口第二多的洲,但科學產出卻是所有大陸中最低的。 其 54 個國家加起來產生的科學研究量大約與荷蘭相當。
週二,致力於非洲科學獨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和慈善機構地球研究所,在非洲聯盟常駐聯合國觀察員代表處贊助了一場小組討論,探討非洲國家如何與企業合作,以提高自身在科學、技術和工程領域的競爭力。
對於一個飽受極端貧困、武裝衝突和政治不穩困擾的大陸來說,科學研究和教育似乎是一個遙遠的問題。隨著全球經濟越來越以知識驅動,非洲國家意識到,如果不投資於科學研究和基礎設施,扭轉貧困和實現經濟增長將是無法實現的目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非洲聯盟已承諾投入更多資源用於科學和技術,以此作為在 2015 年的目標日期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一種手段。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非洲國家在提高科學產出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他們擁有的科學家非常少。只有大約 4% 的大學適齡青年進入高等教育,而對於那些進入高等教育的人來說,大學往往過於擁擠,缺乏基本的實驗室裝置和用品,並且與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聯絡很少——這限制了科學研究至關重要的合作。卡內基公司 (Carnegie Corporation) 的安德里亞·約翰遜 (Andrea Johnson) 在論壇上指出,從大學畢業的學生往往在全球範圍內缺乏競爭力。
非洲大陸還遭受著嚴重的人才流失。 2009 年,大約三分之一的非洲科學家或擁有工程學位的人在國外工作和生活。
存在一些亮點。 在過去十年中,許多非洲國家在增加小學入學人數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且,作為平方公里陣列的一部分,目前正在波札那、迦納、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莫三比克、奈米比亞、南非和尚比亞各地建造數千個射電望遠鏡。該專案可能會預示著非洲天文學的復興。
儘管如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用於科學研究和開發的 GDP 比例平均約為 0.3%。國際發展專家表示,讓非洲國家增加對科學投資的關鍵之一可能是與那些可以透過本地勞動力接受科學技術培訓而獲益的企業建立夥伴關係。
論壇上的一些人分享了他們的觀點
致力於促進發展中國家科學發展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科學倡議小組”主席菲利普·格里菲斯表示,企業應與大學合作,改進課程,使其更貼近當地經濟。
來自普羅米修斯夥伴公司的戴維·費爾伯恩-戴錶示,企業希望採用統一的區域方法,而不是針對進口、出口和其他事項採取逐個國家的方法來制定法規。
來自世界銀行的薩吉莎·巴希爾建議將少數幾所大學發展成為區域卓越中心,作為在非洲建立提供高質量教育能力的一種方式。
包括聯合國秘書長 2015 年後發展規劃特別顧問、小組成員阿米娜·穆罕默德在內的多位與會者表示,企業應從一開始就應被邀請參與政策討論,而不是在目標設定後才被邀請。
小組成員還討論了彌合教育領域性別差距的必要性,隨著學生從小學升入大學,性別差距越來越大。 女性約佔非洲大陸研究人員的 20%,並且常常被限制在人文和社會科學等“女性化”學科中。
與會者經常強調,一種方法不適合每個國家的需求,應該努力找出正在發揮作用的小型區域性計劃,並擴大其規模。“科學與教育區域倡議”(RISE)是格里菲斯科學倡議小組的一個主要專案,該專案培訓科學教師並鼓勵在多個機構之間集中導師、資源和研究機會。
PEI 主席阿爾瓦羅·索布里尼奧在他的講話中表示,科學獨立意味著“非洲的問題可以透過非洲的解決方案來解決”。 穆罕默德補充說:“雖然很緊迫,但我們不應該急於求成。在任何這些情況下都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案,但在長期內,對發展與和平都有巨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