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儘管從教科書中得到的印象來看,我們目前對宇宙的認知僅僅是茫茫無知海洋中的一小塊陸地。科學事業的全部意義在於擴大這塊陸地的面積。參與獲得知識的活動是很有趣的;如果預先知道一切,那就太無聊了。然而,如果我們突然得知一個外星文明已經進行了數十億年的科學和技術探索,與我們僅僅幾個世紀的歷史形成對比,那將是令人震驚的。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亞瑟·C·克拉克在他的三大定律中的第三條中闡述了這個觀點:“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與魔法無異。”換句話說,這樣一個文明的成員對我們來說,會非常接近於上帝。
遇到由外星智慧生物開發的高階技術裝置,可能類似於古代穴居人與現代手機的虛構遭遇。起初,他們會將其解釋為一塊閃亮的石頭,而不會認為它是一種通訊裝置。同樣的事情可能也發生在首次探測到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奧陌陌”時,它顯示出六種奇特的屬性,但主流天文學家仍然將其解釋為一塊岩石。
由於它可能相對較小,大多數先進的裝置只有在靠近我們最近的燈柱,即太陽時,才能在黑暗的太空中被識別出來。我們可以在這個燈柱下尋找技術的“鑰匙”,但如果它們離得很遠,大多數都將被忽視。更根本的是,人們可能會懷疑我們是否能夠識別我們尚未開發的技術。畢竟,這些技術可能具有微妙的目的,就像穴居人會錯過的手機通訊訊號一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我們現在是否已經錯過了什麼?當我們環顧四周時,我們日常遇到的最神秘的現象是複雜生命的複雜性。一些科學家想知道生命本身是否是透過一個名為“定向泛種論”的過程由外星文明播種到地球上的。人們可以想象一個探針,它以微生物的形式帶來了生命的種子,或者是一個3D印表機,它根據預先設定的藍圖,用地球上的原材料生產了這些種子。地球上所有生物形式的普遍左旋性(手性)可以被解釋為源於單一的泛種事件,無論是天然的(透過來自太空的岩石到達)還是人為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我們能夠在實驗室中製造合成生命,我們對外星人可能做什麼的想象力就會得到提高。
在行星系統的宜居帶中人為地播種生命所需的定向探測器的數量,遠小於在隨機軌跡上實現相同目的的天然岩石的數量。從目標行星上的原材料中3D列印生命的優勢在於,天然DNA樣本的壽命是有限的,最終可能會在數百萬年後分解,而人造機械可以被構建得更持久。
目前,我們的文明極易受到自我造成的傷害(如核戰爭或氣候變化)以及外部威脅(如小行星撞擊或太陽演化)的毀滅。儘管地球現在看起來是我們舒適的家園,但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明智的。我們應該冒險進入太空,並將我們所知的生命播種到地球以外的物體上,從而降低徹底毀滅的風險,並確保我們關心的事物的壽命。
如果我們發現其他物體上有生命的證據,並且它們看起來都一樣,或者如果外星生命似乎在空間中異常地聚集在一起,我們可能會意識到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並且泛種論正在發揮作用。這種情況就像發現附近有太多的孩子長得像送奶工一樣。
如果生命是在地球上人為播種的,人們可能會想知道播種者是否正在檢查結果。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還沒有收到他們的訊息可能表明他們很失望。該實驗可能失敗了,或者我們成熟得太慢了。好吧,考慮到我們有時不負責任的行為方式,這也許並不奇怪。也許如果我們知道有人在關注我們,我們會做得更好。我們現在發現還不算晚,可以透過使用我們擁有的最好的望遠鏡來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