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COVID-19 的令人警醒的天文啟示

我們應該感激允許我們存在的條件,因為它們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自然有其微妙的方式來教育我們。 經過一個世紀的科學技術進步,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我們的文明認為其對自然的優越性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就像對非理性繁榮的股市進行修正一樣,COVID-19 是對人類傲慢的修正。 大自然正在教導所有人,無論貧富,都要謙卑。 儘管我們認為我們可以隨意操縱自然,但一種原始的冠狀病毒出現了,相對於我們的大腦,它的資訊含量微不足道,卻威脅著要殺死我們並破壞我們的經濟,其副作用造成的損害與我們社會對此的反應一樣大,甚至超過了其直接的醫療影響。

就我個人而言,我在社交疏遠成為潮流之前很久就開始實踐了。 在我看來,早在 COVID-19 出現之前,我們就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儘管群體思維產生了虛幻的賦權觀念,但我們從根本上來說是哲學家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所設想的“單子”。 社交疏遠有利於自由思考。 艾薩克·牛頓在 1665-66 年倫敦大瘟疫期間劍橋大學關閉時,與父母一起待在伍爾索普的家中,完成了他最好的科學工作。 在一年多的獨立工作中,他發展了微積分、光學,並認識到引力的本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還有另一個教訓要吸取。 幾年前,牛頓寫了一份檔案,其中列出了他在“1662 年聖靈降臨節之前”所犯的罪。 列表中的第 13 項:“威脅我的父親和母親史密斯燒死他們和他們的房子。”

作為一名歷史學生,我正在盡力在 COVID-19 封鎖期間對我的女兒們好。

然而,除了存在主義的教訓之外,COVID-19 還引發了國際科學合作,這表明在促進我們文明更美好的共同未來方面,科學沒有國界。 正如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感染每個人一樣,成功的疫苗也可以使每個人受益。 科學的勝利是供我們所有人分享的。 科學不是零和遊戲,而是一個無限和遊戲。 希望在 COVID-19 之後,國際科學合作將導致各國之間更多的善意,以及未來在全球範圍內更好的政治合作。

最根本的教訓很簡單。 我們必須珍惜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而不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很容易消失。 在未來一個世紀,數萬億美元可能會損失,不僅來自像 COVID-19 這樣的流行病,還來自大型太陽耀斑小行星撞擊。 我們最好在這些災難襲擊我們之前做好防護準備。

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甚至可能發生更大的災難,例如附近恆星的爆炸或太陽亮度增加,這將在不到十億年的時間內將我們的海洋煮沸

正如我上週在哈佛大學新生研討會上透過 Zoom 告訴學生們的那樣,就宇宙的全球計劃而言,我們所知的生命僅僅是一個事後才想到的。 宇宙最初主要由氫和氦組成。 碳和氧等重元素使生命化學成為可能,它們是恆星熱核中核燃燒產生的“灰燼”。 迄今為止,我們在我們稱之為地球的微小岩石上,在浩瀚的毫無生機的空間中,短暫的存在時間還不到宇宙歷史的百億分之一。 我們應該感謝允許我們存在的偶然環境,因為它們肯定會在某一天消失,無論有沒有 COVID-19。  

在此處閱讀更多關於冠狀病毒爆發的《大眾科學》文章,並在此處閱讀來自我們國際雜誌網路的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