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種叫做“麻痺性痴呆”的疾病?可能沒有。在19世紀,麻痺性痴呆是最常被診斷出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症狀包括奇怪的社交行為、判斷力受損、情緒低落和注意力難以集中。然而,大約在20世紀初,我們弄清楚了它的真正本質——晚期梅毒感染大腦並擾亂其功能的一種形式。幾十年後,我們發現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青黴素。
儘管麻痺性痴呆現在非常罕見,但它的例子仍然具有啟發意義。任何誠實的研究人員都會告訴你,我們目前對大多數精神疾病沒有很好的解釋。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些思維、行為和情緒紊亂的模式是如何發展的,也不知道它們為什麼會持續存在。
然而,我們仍然希望,就像麻痺性痴呆一樣,我們可能很快會發現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而這些知識可能會告訴我們如何治療它們。這種希望的一個例子可以在流行的“化學失衡”導致抑鬱症的觀念中看到。這可能是真的,但事實是我們不知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些研究人員開始認為,對於許多精神疾病來說,這種希望可能是基於不正確的假設。精神疾病可能不是像麻痺性痴呆那樣由單一的根本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多種機制共同作用引起的。這些機制可能位於大腦中,但也可能位於身體甚至外部環境中,在一個網路中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我們目前認識到並標記為各種精神疾病的痛苦和功能障礙模式。在這種更復雜的觀點中,抑鬱症和廣泛性焦慮等模式是作為人類大腦-身體-環境系統中的傾向而出現的。一旦模式建立,它們就很難改變,因為網路會繼續維持它們。
如果許多精神疾病的因果結構是複雜的,我們應該如何尋求闡明它們?我認為認識到複雜性應該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精神疾病的研究方式。
首先,我們不應該再只尋找一個真理的 nugget(微小而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不應期待像亞歷山大·弗萊明注意到黴菌似乎對細菌致命或阿基米德從浴缸裡跳出來大喊“尤里卡!”那樣的頓悟時刻,而應期待一個更漸進的知識積累過程。理解精神疾病可能更像是古生物學家團隊慢慢刷掉泥土,揭示一組化石,並發展關於所有骨骼如何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恐龍的想法,而不是一個定義正規化的發現。
我們可能需要多種解釋,每種解釋都側重於網路中不同的機制,而不是單一的理論——抑鬱症的X理論。作為假設的例子,可能會出現神經學層面的理論,解釋體驗快樂的困難如何與睡眠困難相關聯,以及心理和生態層面的理論,解釋抑鬱症患者對其環境所做的改變如何促使其情緒的持續存在(後一個例子的靈感來自這篇論文)。
在這篇論文所鬆散依據的文章中,該文章將在期刊Theory & Psychology上發表,我的博士生導師和我提出了一個結構,以幫助研究人員組織發現過程。我們稱之為現象的關係分析,或 RAP。在 RAP 中,研究人員將疾病分解為有意義的部分,並在多個分析尺度上豐富地描述這些部分:人們的大腦和身體中發生了什麼?感覺如何?他們做什麼?它如何改變他們的環境?其他人如何對此做出反應?
只有在經過這種嚴謹的描述過程之後,研究者才會嘗試解釋某些部分之間的關係。總體意圖是慢慢揭示疾病在人們生活中的機制。一旦我們充分理解了起作用的原因,我們就可以開始理解功能失調的行為模式是如何維持的 以及如何最好地實現積極的改變。
最終,一些精神疾病可能像麻痺性痴呆一樣,在大腦中有一個明確的原因。另一些可能被證明是由機制網路支援的思維、行為和情緒的扭曲。大多數疾病可能介於兩者之間,有一個或多個主要原因和大量不太主要的原因。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所以投資於多種解釋策略似乎是最佳的前進方向。另一種選擇——假設精神疾病都是腦部疾病——是將我們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我們必須儘快開發出治療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需要能夠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從一開始就假設腦功能障礙始終是病因,就像在比賽開始前就自斷雙腳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