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的吉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晚將直播MTV音樂錄影帶大獎。自1984年以來,這些獎項每年都表彰頂級的流行音樂家、影片和歌曲。夢想有一天擁有自己的“月球人”雕像的年輕音樂家可能會有興趣購買物超所值的最佳吉他。幸運的是,科學可以提供幫助。

Kazutaka Itako 是日本神奈川工業大學的電氣工程師,但他從六歲起就開始彈吉他。Satoshi Itako 擁有電氣工程碩士學位,但從事吉他製造商的工作。兄弟倆一直在共同研究吉他的最佳形狀。

專家們已經解決了許多關於小提琴最佳形狀的問題,但對吉他的研究卻少得多。兄弟倆在五月份於香港舉行的 2012 年聲學會議上展示的初步研究著眼於一個變數:吉他深度。他們製作了四把幾乎相同的吉他,深度從 58 毫米到 98 毫米不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他們在一位演奏者用兩種不同的掃弦風格演奏空弦時,使用音質的客觀和主觀測量方法測試了這四把吉他。他們使用示波器測量諧波的包含量,這是音調的深度和豐富度的指標。此外,九位受過音樂訓練的聽眾對吉他進行了評分。

68 毫米厚的吉他諧波含量最高,九位聽眾中有六位認為它的音質最好。演奏者還報告說,68 毫米的吉他最容易演奏。較大的吉他很笨重,而較小的吉他似乎不穩定。

Itako 兄弟現在已經轉向研究音孔的大小如何影響吉他的音調。之後,他們想研究材料的影響。Kazutaka Itako 說,生產木製吉他既耗時又昂貴。他想確定合成材料(如玻璃纖維)是否可以製造出與木製樂器一樣悅耳的樂器。

當然,在非常高的演奏水平上,演奏者個人的品味可能會決定他們選擇哪種吉他。Itako 兄弟的目標是為高質量的亞專業樂器找到理想的尺寸和材料,從而使更多的業餘愛好者能夠以實惠的價格購買到優質的樂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