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磅重的“地獄雞”恐龍曾漫步北美洲

它身高11.5英尺,體重可能達到500磅,有著迅猛龍的身體,雞的頭部和鶴鴕的頭冠;它長有鋒利的大爪子,而且可能還長著羽毛。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它身高11.5英尺,體重可能達到500磅,有著迅猛龍的身體,雞的頭部和鶴鴕的頭冠;它長有鋒利的大爪子,而且可能還長著羽毛。這就是古生物學家所說的代表一個新科學恐龍物種的三個化石骨架所呈現出的景象:Anzu wyliei,或者他們暱稱的“地獄雞”。這些化石是在北達科他州和南達科他州發現的,其年代可追溯到大約6600萬年前——恐龍統治末期附近。

這些骨骼在今天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論文中進行了描述,為一種神秘的恐龍分支——竊蛋龍類提供了新的線索,這些恐龍主要來自在中國和蒙古發現的標本。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修·拉曼納和他的合著者認為,這個新物種揭示了所謂的竊蛋龍的尾顎龍譜系“骨骼結構的第一個全面影像”。

這些奇特的恐龍,長著無齒、喙狀的頜骨,長腿和大腳,究竟如何生存仍然不清楚。科學家們曾提出,尾顎龍是專門的涉水動物,是行動迅速的奔跑者和熟練的爬樹者。有些人認為這種野獸專門吃蛋,另一些人認為它們主要吃植物,還有一些人認為這種生物以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Anzu為這個問題帶來了新的證據。這些遺骸來自化石豐富的地獄溪組的泥岩中,這表明這些恐龍生活在泛濫平原棲息地,而不是更乾燥的環境中。拉曼納和他的同事指出,懷俄明州的化石足跡看起來是由類似Anzu的獸腳類恐龍留下的,這也暗示尾顎龍類在水邊出沒,並可能涉水而行。他們補充說,像Anzu這樣的大型尾顎龍似乎不太可能在成年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樹上度過。至於這些恐龍吃什麼,該團隊觀察到它們的頜骨形態使它們能夠處理各種食物。“總之,我們認為,Anzu和其他衍生的尾顎龍很可能是在恐龍時代末期北美洲西部潮溼的沿海平原上以植被、小型動物,甚至可能是蛋為食的生態通才,”作者總結道。

Kate Wong is an award-winning science writer and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cused on evolution, ecology,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paleontology and animal behavior. She is fascinated by human origins, which she has covered for more than 25 years. Recently she has become obsessed with birds. Her reporting has taken her to caves in France and Croatia that Neandertals once called home, to the shores of Kenya's Lake Turkana in search of the oldest stone tools in the world, to Madagascar on an expedition to unearth ancient mammals and dinosaurs, to the icy waters of Antarctica, where humpback whales feast on krill, and on a "Big Day" race around the state of Connecticut to find as many bird species as possible in 24 hours. Kate is co-author, with Donald Johanson, of Lucy's Legacy: The Quest for Human Origins. She holds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zo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ollow Wong on X (formerly Twitter) @katewong

More by Kate W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