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結果已出爐。昨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釋出了最終報告,這份“綜合報告” 對氣候如何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將對我們和地球產生的影響,以及我們應採取哪些“減緩”措施來防止影響惡化進行了實事求是的評估。這些建議首先是為各國領導人準備的,他們將在 2015 年盡最後一次努力達成一項具有約束力的全球氣候條約。
儘管報告的作者試圖給出 最重要資料 和建議的簡明扼要的概括,但該檔案仍然長達 116 頁。我將在此嘗試用 29 個要點來概括您最需要了解的內容。請原諒這種斷斷續續的風格。
氣候變化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大氣正在變得越來越熱。
海洋正在變得越來越熱,酸性也越來越強。
原因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變暖和海洋酸化的最大原因,而且還在上升。
甲烷排放是導致變暖的第二大原因,而且還在上升。
自 1950 年以來,人類活動幾乎導致了所有氣溫上升。
自然力量幾乎沒有導致任何氣溫上升。
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人為來源是燃燒化石燃料、製造水泥以及燃除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中產生的氣體(“火炬燃燒”)。
影響
海平面正在上升,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冰川正在融化,冰蓋正在變薄,北極海冰正在消失。
永久凍土正在融化。
在北美,積雪正在減少。
寒冷的日子和夜晚的數量正在減少。
炎熱的日子和夜晚的數量正在增加。
熱浪將更頻繁地發生,持續時間更長。
強降雨和暴風雪將變得更加強烈和頻繁。
總體而言,高緯度和赤道太平洋地區的降水量將增加。在中緯度地區,乾燥地區將變得更乾燥,潮溼地區將變得更潮溼。
物種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大多數植物、小型哺乳動物和海洋生物無法足夠快地適應以跟上變化。
全球氣溫升高超過 2 攝氏度將危及全球糧食供應。
人類健康問題將變得更糟。
在所有國家,貧困人口面臨的風險都高於其他人。
應對措施
為了避免對自然和人類系統造成嚴重損害,世界應將全球變暖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 2 攝氏度以內。
如果不採取比今天更多的減緩措施,到 2100 年,氣溫很可能上升 4 攝氏度。
到 2050 年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以顯著減少到 2100 年的變暖。
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保持在相當於二氧化碳 450ppm 以下,可以將變暖控制在 2 攝氏度以下。
如果與 2010 年的水平相比,人類排放量到 2050 年減少 40% 至 70%,則濃度很可能保持在 450 ppm 以下。
允許濃度到 2100 年達到 530 ppm,地球有略高於 50-50 的機率將升溫幅度控制在 2 攝氏度以下;這將需要到 2050 年將排放量減少 25% 至 55%(相對於 2010 年)。
為了實現 2100 年達到 430 至 530 ppm 的目標,世界必須每年在低碳電力來源和能源效率方面投資數千億美元。
如果不廣泛使用碳捕獲和儲存技術,世界極不可能將濃度保持在 450 ppm 以下。
因此……改進技術解決方案,達成政府協議,並立即為它們提供資金。
照片由 Flickr 上的 purites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