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1. 截至 2010 年 11 月 2 日,國際空間站(ISS)已經連續有人值守 10 年,是航天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載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首批宇航員在左圖。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於 1989 年至 1999 年有人值守,在國際空間站於 10 月超越它之前,和平號保持著這項紀錄。
2. 2000 年 4 月,一項私人資助的任務 在常規輪換結束後,將宇航員送回了和平號空間站,搭乘的是俄羅斯火箭。他們在那裡停留了兩個多月,但當國際空間站開始載人時,和平號已經被永久遺棄。該空間站於 2001 年 3 月脫離軌道,在重返大氣層時解體,在斐濟上空產生了一群火球。如果和平號能夠持續更長時間,人類現在已經可以在太空中不間斷地生活超過二十年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3. 自 2000 年首批宇航員抵達以來,國際空間站得到了充分利用。已有來自十幾個國家的近 200 人次訪問過該空間站,其中包括七位透過私營公司太空探險公司購買俄羅斯火箭票的太空遊客。2009 年 5 月,當國際空間站首次擴容至滿員六人時,參與該專案的五個航天機構——NASA、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同時有宇航員代表在空間站上。
4. 11 月 2 日不僅僅是國際空間站入駐週年紀念日。 這天也是選舉日。 感謝 1997 年德克薩斯州透過的一項立法,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可以並且確實會投票,透過安全的電子系統將他們的選票傳回地球。
5. 雖然國際空間站是迄今為止最大、利用率最高的空間站,但它有許多較小的先行者。 除了和平號之外,蘇聯還在 1971 年至 1982 年間發射了一系列禮炮號空間站,包括禮炮 1 號(如圖),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空間站。 不幸的是,首批入駐禮炮 1 號空間站的三名宇航員在 1971 年返回地球時不幸遇難。 1973 年,美國發射了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該空間站在發射過程中受損,僅在 1973 年和 1974 年接待了三批宇航員,之後便被廢棄。 天空實驗室於 1979 年返回地球,在重返大氣層時解體,碎片散落在西澳大利亞州。
6. 宇航員謝爾蓋·克里卡列夫在太空中共計停留了 803 天——大約兩年零兩個半月——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 他曾在和平號空間站生活,是國際空間站首批宇航員之一,並在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乘坐過兩次太空梭。 1991 年底蘇聯解體時,克里卡列夫正在和平號空間站軌道上; 他離開地球時是一名蘇聯宇航員,返回地球時已成為一名俄羅斯宇航員。
7. 瓦列裡·波利亞科夫在太空飛行耐力方面無法與他的宇航員同事克里卡列夫的職業生涯總時長相提並論,但他確實保持著單次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 1994 年至 1995 年間,波利亞科夫在和平號空間站執行任務期間在太空度過了 437 天以上。 波利亞科夫的照片在此,他正從和平號空間站向外看。 在那段時間裡,根據國際太空名人堂的說法,他繞地球飛行了 7000 多次,行程約 3 億公里。
8. 國際空間站的成本在 1000 億美元左右,使該空間站成為有史以來建造的最昂貴的單件物體之一。 國際空間站的確切成本尚不清楚,但僅美國的貢獻就約為 500 億美元。 相比之下,NASA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下一代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預計耗資約 50 億美元。
9. 美國宇航員佩吉·惠特森保持著女性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 在國際空間站的兩次長期駐留中,惠特森在太空累計停留了 376 天。 她還是所有女性太空飛行員中太空行走時間最長的人,在她的國際空間站任務中進行了六次太空行走,總共耗時近 40 小時。
10. 太空飛行對身體有害。 研究表明,從國際空間站長期停留返回的宇航員骨量和骨骼強度顯著下降,由於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中,每月下降幅度高達幾個百分點。 國際空間站配備了許多旨在提供急需的阻力並防止骨骼損傷的鍛鍊裝置,包括組合操作負載軸承外阻力跑步機,或稱 COLBERT。 這臺跑步機是為了安慰斯蒂芬·科爾伯特而命名的,此前這位喜劇演員鼓勵他的電視節目的觀眾湧入線上投票,以投票為新的國際空間站節點命名。 儘管“科爾伯特”在投票中名列前茅,但 NASA 仍選擇將該節點命名為“寧靜號”,而是為新的國際空間站跑步機設計了方便的首字母縮略詞。
圖片來源:NASA (1-3, 5-10); © R Rob M Ferguson/iStockphot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