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爸爸?為什麼檉柳猴會撫養非親生的後代?

在交配方面,雄性很少合作。在大多數物種中,雄性透過咆哮、撞頭,甚至比較眼睛長度來爭奪雌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交配方面,雄性很少合作。在大多數物種中,雄性透過咆哮、撞頭,甚至比較眼睛長度來爭奪雌性。

然而,對於傑弗裡檉柳猴來說,情況並非如此。在這些檉柳猴中,雌性會與群體中所有與她沒有親緣關係的雄性交配。這被稱為一妻多夫制(反之則為一夫多妻制)。然後,這些雄性合作撫養她的兩個後代:他們很少互相爭鬥,輪流攜帶幼崽,而且通常都很友善。這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系統,因為雄性無法確定他們撫養的幼崽是否是自己的(另一方面,雌性總是可以確定孩子是自己的:從你身體裡出來的嬰兒有點洩露天機)。

從進化角度來看,撫養非親生的後代通常沒有意義(因為這樣做會導致你自己的基因消亡)。那麼,為什麼雄性檉柳猴會這樣做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近的一項研究調查了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預測,與同一只雌性檉柳猴在一起的雄性群體中的雄性彼此之間會存在相當密切的親緣關係。如果你想讓你的基因傳遞到下一代(就像每種動物一樣),如果你不能擁有自己的後代,那麼有時撫養兄弟姐妹的後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兄弟姐妹確實分享你一半的DNA。研究人員還預測,實際上會有不止一隻雄性成為後代的父親,這樣,對於每隻雄性來說,他成為父親的機會都會更大。

科學家透過捕捉檉柳猴並提取少量毛髮進行DNA取樣,以及觀察它們在野外的行為,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他發現,果然,雄性彼此之間親緣關係密切。事實上,它們的親緣關係就像兄弟或父子一樣密切。這印證了其他在圈養條件下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發現,只有當群體中的雄性親緣關係密切時,才會發生一妻多夫制。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在少數群體中,DNA分析表明有一個以上的父親,但在大多數群體中,只有一個雄性是後代的父親。然而,在不同的繁殖事件中,情況並非如此,父親更換得更頻繁。即使在同一窩異卵雙胞胎中,也發現有兩個不同的父親(是的,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人類身上,這被稱為異期復孕,比你想象的更常見!)

在極少數物種中,雄性會在繁殖方面如此合作。這項研究的發現幫助我們更多地瞭解了這種自然界中不常見的現象是如何發生的。

參考文獻:Díaz-Muñoz, S. L. (2011). 一妻多夫制非人靈長類動物的父權和親緣關係:檢驗雄性繁殖合作的適應性假設。《動物行為學》,82(3), 563-571。

圖片來源:紅鹿,Ross Nieuwburg;發情期的羚羊,Charles Ng;柄眼蠅,Sam Cotton。傑弗裡檉柳猴。Charlie Jacks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