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人類是非理性的。例如:你不會買一件價值 100 美元的新連衣裙或西裝(“太貴了!”),但你會買一件原價 300 美元,現在“降價”到 150 美元的(“看看降價幅度有多大!”)聽起來熟悉嗎?你不是孤單一人,人類是非理性的,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至少在廣告界人士看來是這樣——超市裡的一些產品從來就不是為了賣給你的——它們只是擺在那裡讓你購買更多其他產品),但是其他動物也同樣是非理性的嗎?
蜂鳥、椋鳥,甚至蜜蜂都已被證明是非理性的。但是,比蜜蜂還小的生物呢?最近的一項研究1發現,即使是黏菌(一種無腦生物,生活在潮溼的地方,如發黴的樹葉和原木中)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首先,我們實際上所說的非理性是什麼意思?嗯,在一個理性的世界裡,你去樂購(Tesco),所有產品對你來說都應該有一個價值,這個價值是獨立於所有其他產品的。因此,在選擇廉價品牌的義大利麵和樂購精選之間,也許後者看起來有點太貴了,所以你選擇了廉價品牌。然而,如果另一種義大利麵,一種看起來特別豪華的義大利麵,現在被放在前兩者之間,比如,手工製作的領結義大利麵,今天早上在義大利新鮮製作,並由信鴿運送過來,現在樂購精選看起來晚餐吃起來相當可以接受了。然而,這個決定是非理性的:產品本身並沒有改變,但我們僅僅透過與其他產品的比較就改變了我們對它們價值的看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那麼,如何在黏菌中測試這一點呢(因為據我所知,它們不吃義大利餃子)?
首先,將黏菌分為兩組,一組是飢餓組,一組是餵食組(顯然它們喜歡燕麥片)。然後可以從每個組中取下碎片——取下一個碎片會形成一個新的個體,有點像從主株上取下“幼株”吊蘭並重新盆栽。將該個體放入一個“競技場”(一種相當戲劇化的說法,指的是科學家桌子上的一個培養皿),並給出兩種食物選擇,看看它們會選擇哪一種。有三種不同的食物型別(燕麥片,濃度分為低、中、高三種),放置在光照或黑暗條件下(黏菌不喜歡光照),因此總共有六種不同的選擇,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提供給黏菌。
來自餵食組的黏菌最常選擇黑暗條件下的高濃度燕麥片混合物,最不常選擇光照條件下的低濃度燕麥片混合物。飢餓組的黏菌有相似的偏好,但如果它們有高濃度的燕麥片,它們更願意選擇在它們不喜歡的弱光條件下的食物(黏菌餓了!)。
現在將黏菌放入另一個競技場,在那裡它們可以在三種食物選擇之間進行選擇(就像我們加入第三種品牌的義大利麵一樣)。科學家們知道當黏菌只有兩種選擇時它們更喜歡哪種食物,所以現在他們想看看,加入第三種對黏菌來說價值較低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它們對另外兩種選擇的偏好。
確實如此。當給飢餓的黏菌提供一個選擇,即它們之前非常喜歡的食物和它們不太喜歡的食物之間進行選擇時,當加入第三個它們更不喜歡的選項時,它們選擇第一個選項的次數比以前多得多。擬人化地說,這是因為與另外兩個較差的選項相比,第一個選項現在“真的看起來很好”。因此,它們對第一個選項的看法因第三個選項而改變,即使它們不喜歡第三個選項。
這表明,像我們一樣,黏菌透過與其他可用選項進行比較來做出決定,而不是對事物具有內在價值。誰知道我們還可能有什麼共同之處……
1 Latty, T. 和 Beekman, M. (2011)。變形蟲生物的非理性決策:傳遞性和情境依賴性偏好。《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278,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