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是可能的嗎?探索記憶的抑制

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他們寧願忘記的事情。然而,你可能會時不時地想起這些經歷:也許是有人對你說了什麼,或者你看到了什麼,觸動了你的記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他們寧願忘記的事情。然而,你可能會時不時地想起這些經歷:也許是有人對你說了什麼,或者你看到了什麼,觸動了你的記憶。當這種情況發生,並且記憶浮出水面時,你可能會試圖阻止這個記憶,或者用其他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然而,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愉快經歷的提醒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情況並非如此。持續很長時間的這種侵入性記憶被認為是這個人可能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跡象。

不僅僅是不良經歷的糟糕程度會影響它在以後的生活中對我們的侵擾程度。有些人能夠從非常糟糕的經歷中走出來,而不會不斷地被提醒,而另一些人則可能經歷一些似乎沒那麼糟糕的事情,但卻不斷地被它困擾。即使兩個人有相同的糟糕經歷,一個人可能能夠控制侵入性記憶,而另一個人則不能。為什麼人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會有所不同呢?

最近的一項研究使用一種名為“思考/不思考”的任務正規化對此進行了研究。在這個任務中,當研究人員給他們一個會提醒他們這些記憶的線索時,人們被要求反覆檢索記憶(“思考”),或者停止思考一個記憶(“不思考”)。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以支援我們的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這個特定的實驗中,這意味著人們首先被要求觀看創傷場景的照片(戰鬥暴露、身體和性侵犯、受傷和死亡、自然災害和嚴重事故)。當然,看一張創傷場景的照片與自己經歷創傷是不一樣的,但是由於科學家通常不希望對人們造成創傷,這是實驗性地解決與創傷相關的記憶形成的一種方法。

在每一張創傷照片旁邊都有一張中性物體的照片。雖然該物體在視覺上放置在場景旁邊,但該物體本身與該場景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人們無法僅透過檢視物體來猜測場景是什麼,反之亦然。在電腦螢幕上,總共向每個人展示了六十對這樣的場景-物體對,一次展示一對場景-物體組合。首先,人們只是被要求看一個螢幕,螢幕上有一個單獨的場景-物體影像。然後,下一個螢幕只顯示場景-物體組合中的物體,並要求人們從三個選項中選擇相關的場景。他們對所有六十對場景-物體對都做了這個,直到他們識別與物體相關的場景的準確率達到 60% 或更高。然後,這個人繼續進行實驗的主要部分。

這一次,這個人只看到了物體(例如,一個籃子),而沒有看到與之相關的創傷場景的照片。然後,這個人被要求做兩件事之一。他們要麼被要求盡力回憶與該物體相關的創傷場景(例如,死/傷者的影像)。或者,他們被要求抑制他們對該場景的記憶,具體方法是思考線索(籃子),同時阻止所有關於相關場景的想法。

實驗的最後一部分測試了當人們抑制或盡力回憶創傷照片時,他們對創傷照片的記憶有多好。為了測試這一點,受試者進行了一項測試,在測試中他們被展示了物體,並被要求回憶與之相關的場景(這次沒有任何可能會喚起他們記憶的創傷場景照片)。研究人員發現,總的來說,當人們看到物體時,他們很擅長記住創傷場景,這表明這些影像對他們產生了強大的影響。然而,人們記住他們以前曾積極嘗試阻止的場景,比記住他們以前儘可能回憶的場景更困難。他們也記不住他們以前試圖阻止的場景的更多細節。

然後,研究人員想看看人們抑制記憶的能力是否可能有所不同。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要求受試者填寫一份問卷,即“思維控制能力問卷”,並將人們分為兩組:那些自我報告擅長精神控制記憶的人和那些不擅長的人。高控制組的人確實比低控制組的人更擅長遺忘創傷場景。

這些發現可能對如何治療 PTSD 產生影響。透過幫助人們控制他們的記憶(特別是透過抑制它們),這可能意味著他們會忘記更多的細節,從而減少壓力和焦慮。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人們記住他們的創傷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當事人希望忘記,那麼有工具可以幫助他們是有用的。例如,每天都接觸創傷經歷的人(如在醫院急診室工作的人)可能希望學習如何更好地精神控制此類經歷的不良記憶,以阻止其影響他們的個人生活。

 

圖片來源

物體-場景組合的影像來自 Küpper 等人,2014 年

 

參考文獻

Küpper, C. S., Benoit, R. G., Dalgleish, T., & Anderson, M. C. (2014). Direct Suppression as a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Unpleasant Memories in Daily Life. 《實驗心理學雜誌:通論》. http://dx.doi.org/10.1037/a0036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