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Eran Levin是亞利桑那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此前曾在我的部落格上撰寫過關於黑光如何工作的文章。在這裡,他分享了他博士期間所做的一些工作,內容是關於一個有趣的系統——能夠在室溫下冬眠的蝙蝠,它們是如何做到的,以及這對我們人類可能意味著什麼。
捕食螞蟻一定是一種令人沮喪的生活方式。它們很小,很難採集,難以咀嚼,富含甲酸,具有攻擊性,而且營養價值不高。但所有這些只適用於工蟻——蟻后多汁,富含脂肪(高達其身體質量的 50%),而且與工蟻相比體型巨大。處女蟻后離開“母親的巢穴”,一生中只在地面上出現一次——為了婚飛。這種飛行通常與該地區所有其他巢穴的飛行同步,這受到諸如降雨或極端炎熱天氣等氣象事件的影響。同時,來自所有巢穴的有翼雄性和蟻后出現,飛到空中並交配。蟻后有時會與多個雄性交配。交配後,雄性死亡,蟻后脫落翅膀,挖掘到地下以建立新的群體。這些蟻后可能會活到 25 年,利用這次婚飛的精子來產下數十萬個卵。
有一種哺乳動物的生命週期與螞蟻的婚飛同步——即大鼠尾蝠 (Rhinopoma microphyllum)。這是一種亞熱帶蝙蝠物種,在 5 月下旬遷徙到以色列北部。夏季,雄性和雌性在性方面是隔離的——雄性棲息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雌性則待在溫暖的約旦河谷。它們都以各種飛行昆蟲為食,如甲蟲、蟲子和蛾子,但從 7 月的第一週開始,它們改變了飲食偏好,開始幾乎只食用木匠螞蟻Camponotus sanctus的蟻后。鼠尾蝙蝠在空中覓食成群結隊的螞蟻並將其捕獲。這些非常大的螞蟻有鋒利的大顎,並且可以噴射甲酸。很多次,蝙蝠因此失去了眼睛,或者發現螞蟻的頭像穿孔一樣附著在蝙蝠的嘴唇上。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食用螞蟻時,鼠尾蝙蝠的體重迅速增加。它們在其尾巴底部積累了大量的脂肪;有時僅在三週內,脂肪就會使它們的體重增加一倍。但是這些螞蟻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像許多蝙蝠一樣,鼠尾蝙蝠在冬季進入冬眠狀態。為了成功冬眠,哺乳動物應該在其體內積累大量的脂肪,以作為在幾個月的冬眠禁食期間維持基本功能的燃料。然而,對於冬眠而言,重要的不僅僅是脂肪的含量,還有脂肪的組成。在冬眠期間,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而下降。在許多哺乳動物中,冬眠期間的體溫會降至 5°C 以下。飽和脂肪酸在如此低的溫度下會變成固體(就像黃油在冰箱中變硬一樣)。冬眠者將受益於積累不飽和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在低溫下保持液態。但是我們在鼠尾蝙蝠中發現了相反的情況——它們吃的蟻后幾乎不含多不飽和酸。實際上,在哺乳動物中,我們所知的鼠尾蝙蝠的身體脂肪組成是最飽和的。那麼它們是如何度過冬天的呢?
在冬天,鼠尾蝙蝠會移動到約旦河谷沿岸特殊的溫暖洞穴中。在這些洞穴中,冬季的溫度永遠不會低於 20°C (68°F)。蝙蝠在這些洞穴中停留 5 個月,不吃不喝。我們認為這種特殊的、高度飽和的飲食有利於在如此炎熱的溫度下冬眠。我們過去常常認為冬眠與冰凍的溫度有關,但鼠尾蝙蝠肯定改變了這種看法:冬眠在室溫下是可能的,並且可能還與飲食成分有關。誘導人類冬眠仍然是不可能的,對於長途太空旅行以及“冷凍”患有仍然無法治癒的疾病的人來說,這將非常重要。鼠尾蝙蝠在室溫下冬眠的能力使其成為理解冬眠的絕佳模型生物,也許有一天可以將其應用於人類。
Eran Levin撰寫,Felicity Muth編輯
圖片來源
所有照片均由 Eran Levin 拍攝
參考文獻
Levin, E., Yom-Tov, Y., & Barnea, A. (2009). Frequent summer nuptial flights of ants provide a primary food source for bats. Naturwissenschaften, 96(4), 477-483.
Levin, E., Roll, U., Dolev, A., Yom-Tov, Y., & Kronfeld-Shcor, N. (2013). Bats of a Gender Flock Together: Sexual Segregation in a Subtropical Bat. PloS one,8(2), e54987.
Levin, E., Yom-Tov, Y., Hefetz, A., & Kronfeld-Schor, N. (2013). Changes in diet, body mas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during pre-hibernation in a subtropical bat in relation to NPY and AgRP express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 183(1), 15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