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們知道有人在看著我們時,我們的行為會變得不同。 這種“觀眾效應”是我之前寫過的。 然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以前從未在人類以外的生物中發現過的觀眾效應。
簡單回顧一下,“觀眾效應”是指任何由他人觀看而引起的人類行為改變。 這顯然包括各種各樣的可能變化。 頂尖運動員在觀眾的壓力下,表現得像新手一樣笨拙。 然而,相反的情況也可能發生:人群的歡呼可以讓你完成獨自一人無法完成的身體壯舉。
人類的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會根據我們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來改變我們的行為。 你只需要點選一個 YouTube 影片,看看人們寫的一些評論,就會意識到,如果他們沒有躲在匿名的面紗後面,他們就不會那麼粗魯。 不管你承認與否,我們都或多或少地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心理學家稱之為我們的“形象評分”。 在對人進行的實驗中,如果其他人正在觀看並可能對他們進行評判,他們就不太可能表現出自私的行為。 然而,直到最近,我們還不知道其他動物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清潔魚是一種以其他魚類(所謂的“客戶”)身上的寄生蟲為食的魚。 這是一個清潔魚吃掉海鱔身上寄生蟲的影片(巧合的是,第一個評論也是我之前所說的一個很好的例子——誰知道有些人甚至會被正在被清潔的海鱔激怒)
清潔魚和客戶之間的這種安排是一種互利共生關係:它是雙向的。 清潔魚顯然可以從它們的工作中獲得輕鬆的一餐,而客戶則可以擺脫身上的寄生蟲。 然而,這是一種非常容易被破壞的互利共生關係。 如果客戶願意,它們很容易吃掉清潔魚。 作為回報,清潔魚可以“作弊”,實際上不吃寄生蟲,而是吃掉客戶身上的一層粘液,而它們實際上更喜歡粘液而不是寄生蟲。
那麼,為什麼清潔魚不直接作弊,一直吃美味的粘液呢? 當客戶感覺到清潔魚正在吃它的粘液而不是它身上的蟲子時,它會發出“震動”:身體的非自願抽搐。 其他客戶經常觀看清潔魚的工作,並可能邀請清潔魚接下來為它們清潔。 它們能夠透過觀看清潔魚清潔其他魚類來判斷清潔魚的好壞,並且它們會避開那些讓它們的客戶抽搐太頻繁的清潔魚。
透過研究清潔工及其客戶之間的這些互動,科學家們發現,當清潔魚知道另一個潛在客戶正在觀看它們清潔時,它們實際上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當有另一個客戶觀看時,清潔魚似乎不太頻繁地吃掉客戶身上的粘液(以客戶的震動率衡量)。 因此,對於新的潛在客戶來說,它們似乎是更好的清潔工,並增加了未來獲得新客戶的機會。
在實驗中,清潔魚在客戶面前立即改變了它們的行為,而不需要事先進行任何學習。 然而,由於這些是野生捕獲的魚,因此有可能,甚至很可能,這是它們在被捕獲用於實驗之前可能已經學會的東西。
這是第一個實驗表明,非人類動物在知道其他人正在觀看它們時,會表現得更合作。 從這裡開始,我認為知道客戶是誰是否重要會很有趣,正如已經證明對於這種胎生魚的情況一樣。
參考文獻
Pinto, A., Oates, J., Grutter, A. & Bshary, R. (2011) Cleaner Wrasses Labroides dimidiatus Are More Cooperative in the Presence of an Audience. Current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