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倉鼠很能喝酒

天生能喝酒的動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您可能看過這個關於動物喝醉的YouTube蒙太奇影片。如果您還沒看過,不妨在下雨天看看。除了有趣之外,這段影片還引發了一些問題(至少根據 YouTube 影片評論來看),例如動物在野外是如何喝醉的?

動物在野外吃的許多食物(例如水果)會自然發酵,產生乙醇,酒精含量可能高達 5%(對人類來說可能不算多,但對小型哺乳動物來說就很多了)。

有些動物會小心避免飲用含酒精的果汁,因為不出所料,喝醉可能會產生負面副作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然而,許多哺乳動物,如筆尾樹鼩、懶猴、蕉 squirrel 和幾種老鼠,都以馬來西亞 bertam 棕櫚樹的花蜜為食,其酒精含量可能高達 3.8%。這些小型哺乳動物充當傳粉者,作為回報獲得美味的花蜜。然而,儘管這些毛茸茸的小動物所選擇的飲品中酒精含量相對較高,但它們似乎並沒有表現得太醉。

在其他動物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效果。例如,敘利亞倉鼠(Mesocricetus auratus)飲用科學家描述的“非常高的乙醇攝入量”,但它們似乎非常能喝酒。

阿拉斯加大學安克雷奇分校的 Lupfer 及其同事最近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另一種倉鼠,即坎貝爾侏儒倉鼠(Phodopus campbelli)的乙醇消耗量。研究人員給倉鼠設定劑量的乙醇,以觀察它們需要喝多少才會對其運動技能造成損害。為了衡量這一點,他們使用了所謂的“搖擺量表”,正如您可能預期的那樣。

研究人員透過兩種方式給倉鼠餵食乙醇:口服或直接注射到體內(即“腹腔內”注射)。正如預期的那樣,根據量表,注射到倉鼠體內的乙醇越多,它們就越“搖擺不定”。然而,倉鼠可以口服更高劑量的乙醇,而不會對其運動控制造成任何損害。事實上,它們可以飲用大約是人類可以承受的 10 倍的乙醇量才會表現出醉酒行為。

那麼倉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似乎很可能是我們也有的作為抵抗酒精的主要防禦機制的酶——乙醇脫氫酶,在這些倉鼠中特別活躍。然而,其他研究也發現,另一種倉鼠(敘利亞倉鼠)不僅對乙醇具有很高的耐受性,而且對苯丙胺也具有很高的耐受性。這可能意味著倉鼠體內可能存在另一種機制(例如多巴胺能神經元或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其他物質)使這些傢伙保持清醒。

參考文獻

Lupfer, G., Murphy, E. S., Merculieff, Z., Radcliffe, K., & Duddleston, K. N. (2015). Adapting to alcohol: Dwarf hamster (Phodopus campbelli) ethanol consumption, sensitivity, and hoard fermentation. Behavioural processes, 115, 19-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