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照鏡子

動物認知領域的一個問題是,除了人類之外,動物是否具有識別自身的能力。戈登·蓋洛普在1970年建立了一種經典的測試方法,即“鏡子測試”。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動物認知領域的一個問題是,除了人類之外,動物是否具有識別自身的能力。戈登·蓋洛普在1970年建立了一種經典的測試方法,即“鏡子測試”。

乍一看,這似乎是一個相當簡單的測試:讓動物照鏡子,看看它是否似乎認出自己,或者是否像看著別人一樣做出反應。然而,需要考慮的因素比乍看之下要多。例如,所討論的動物在其一生中是否經歷過任何類似於鏡子的事物,將極大地影響其對鏡子的反應。失明後視力恢復的人,或者從未見過鏡子的孩子,在照鏡子時認不出自己,並且像看到另一個人一樣做出反應。然而,不久之後,人們就會意識到他們實際上看到的是自己。

同樣,當黑猩猩第一次照鏡子時,它們的反應就像看到另一隻黑猩猩一樣。然而,它們也會意識到它們實際上看到的是自己。一旦它們熟悉了鏡子,它們就會用它來看自己以前從未見過的身體部位(是的,可預測的是肛門-生殖器區域——有些人懷疑這些是我們現存最近的親戚)。它們還使用鏡子進行更體面的活動,例如清潔眼睛、鼻子和牙齒。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測試黑猩猩是否真的在鏡子裡認出自己,研究人員首先讓黑猩猩習慣自己在鏡子中的樣子。然後,他們在黑猩猩的額頭上畫了一個彩色的標記。當沒有給黑猩猩鏡子時,它們不會觸控頭上的彩色區域。然而,當給它們鏡子時,它們確實開始觸控這個區域,表明它們意識到鏡子的工作原理。

“標記測試”現在已在多種動物身上進行,似乎許多動物也具有鏡子自我識別能力:其他大型猿類(倭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寬吻海豚、亞洲象和兩隻歐亞喜鵲。似乎無法在鏡子中認出自己的動物包括一些猴子物種、魚類、長臂猿、海獅、狗、貓和鸚鵡。

動物能否在鏡子裡認出自己,是否意味著它具有類似於人類的自我認知,這是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標記測試”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然而,許多無法認出自己的動物,在觀察鏡子中的其他事物時,仍然表現出有趣且多樣的結果。除了“標記測試”之外的其他鏡子任務包括動物必須使用鏡子來找到隱藏獎勵的任務。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可能需要理解鏡子中的物體是如何真實世界中物體的反射。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這種任務來觀察十隻新喀里多尼亞烏鴉是否能夠使用鏡子。首先,給烏鴉一面鏡子,透過在鏡子旁邊放置食物(肉塊)來鼓勵它們與鏡子互動。它們每天接觸鏡子10分鐘,最多六天。烏鴉能夠走到鏡子後面看看是否有其他個體在那裡。起初,正如科學家預測的那樣,當烏鴉第一次在鏡子裡看到自己時,它們做出了攻擊性反應,彷彿是對另一個個體。這種攻擊性行為在烏鴉接受測試的十次試驗中並沒有減少,並且烏鴉沒有表現出任何表明它們已經弄清楚自己正在照鏡子的行為。然而,這是一組相對較短的試驗,如果給它們更多的時間來體驗鏡子,它們可能會學會鏡子的工作原理。

在最初的攻擊性反應之後,烏鴉隨後會經常檢查鏡子的背面,並在鏡子後面搜尋,彷彿是在尋找“另一個”個體。這也是在兒童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身上發現的情況。這種探索隨著它們與鏡子相處的時間增多而增加。

然後,對兩隻經歷過鏡子的烏鴉和兩隻沒有經歷過鏡子的新烏鴉進行了一項任務測試,在任務中,它們必須使用鏡子來取回食物。在這個任務開始時,給鳥類一面放在地板上的鏡子,上面放著肉(它們很容易吃掉)。然後在鏡子上方的放置一個棲木(以便它們可以坐在棲木上並向下看鏡子)。然後給鳥類肉,讓它們從鏡子和棲木上吃,這樣它們就可以習慣這種設定。然後,研究人員將肉掛在棲木下方的繩子上,鳥類學會了從棲木上傾斜身體去取回掛在繩子上的食物,這些食物懸掛在地面上的鏡子上方。最後,在鏡子上方,鳥類棲木下方放置了兩個盒子。這些盒子的建造方式意味著它們可以用來阻礙烏鴉觀察食物。起初,烏鴉可以看到棲木下方懸掛的肉,以及它在鏡子中的倒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人員改變了盒子,使鳥類無法再看到真正的肉,而只能透過鏡子中的肉的倒影來判斷肉在哪個盒子裡。

在用這種設定進行訓練後,然後用一組四個盒子對鳥類進行測試,其中只有一個盒子包含隱藏的食物。給它們30次試驗來“解決任務”(僅使用倒影來引導它們找到隱藏的食物)。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所有四隻鳥都能夠學會使用鏡子來找到隱藏的肉,並且隨著試驗的進行,它們越來越擅長這樣做。出乎意料的是,以前沒有鏡子經驗的鳥類實際上比兩隻經歷過鏡子的鳥類更快地解決了任務。

那麼,這項研究是否表明這些烏鴉理解鏡子?嗯,可能不是。考慮到鳥類在最終測試中在學會找到食物之前犯了許多錯誤,似乎更可能是鳥類學會了一條“規則”,例如“朝著食物的映象移動並在那裡搜尋會導致真正的食物。” 然而,這並不是說,如果烏鴉有更多的經驗,它們可能會學會鏡子如何反射真實世界中的物體。

圖片來源:烏鴉照片由Marko_K拍攝,黑猩猩照片來自 Povinelli et al. (1993)。

參考文獻

Medina, F. S., et al., (2011) New Caledonian crows’ responses to mirrors, Animal Behaviour, doi:10.1016/j.anbehav.2011.07.033

Pearce, J.M. (1997) Animal learning and cognition: An introduction.Psychology Pr.

Povinelli, D.J., Rulf, A.B., Landau, K.R. & Bierschwale, D.T. (1993) Self-recognition in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Distribution, ontogeny, and patterns of emergenc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07(4): 3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