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的困境和博弈論中一種新的形式推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什麼是理性的,什麼是非理性的?

這個問題是我們收到的關於我們六月文章《旅行者的困境》的大量信件的核心,該文章由考希克·巴蘇撰寫。我們在部落格中刊登了部分信件以及巴蘇的回應。紐約大學的亞當·布蘭登伯格的一封信出現在了《大眾科學》十月印刷版上。以下是他的信的稍長版本

在《旅行者的困境》(2007年6月)中,考希克·巴蘇描述了他多年前引入到
博弈論文獻中的一個有趣的博弈。(旅行者的困境與著名的
囚徒困境有一些相似之處。)在博弈中,兩名玩家
必須各自選擇一個介於2到100之間的數字。正如巴蘇解釋的那樣,該博弈的構造
使得存在一個唯一的納什均衡——每個玩家選擇
數字2(然後每人獲得2美元)。然而,當實際玩這個遊戲時,
經常會出現更高的選擇。通常,兩名玩家都選擇接近
100的數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獲得比
納什均衡中高得多的“收益”。

巴蘇說,諸如旅行者的困境之類的博弈經驗
對在博弈理論中使用納什均衡概念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然而,博弈論並不等同於納什均衡。現在
正式博弈論中存在定理,給出了納什均衡出現的條件
(見[1])。這些條件非常嚴格:特別是,假設
博弈中的玩家是理性的遠不足以產生納什
均衡。這是個好訊息。博弈論與
我們在旅行者的困境等博弈中觀察到的情況之間不存在衝突——只有
納什均衡與我們觀察到的情況之間存在衝突。

巴蘇要求開發一種“新的形式推理”來提供
對許多博弈更令人滿意的分析。事實上,在過去二十年中,
博弈論的一個子領域——稱為互動認識論——已經出現
正是關於這個主題。現在可以從數學上分析
博弈中的玩家意味著什麼,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認為其他
玩家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等等。(參見[2]瞭解最近的調查。)
這與經典的納什均衡博弈分析不同,並且
通常會產生巴蘇想要的更直觀的答案。

亞當·布蘭登伯格

J.P.瓦列斯教授

斯特恩商學院

紐約大學

[1] “納什均衡的認識論條件”,作者:
羅伯特·奧曼和亞當·布蘭登伯格,《計量經濟學》,第63卷,第1161-1180頁
(1995)。[也可在此處獲取:未出版的
1991年版本(pdf)。
]

[2] “悖論的力量:互動認識論的最新進展,” (pdf)
作者:亞當·布蘭登伯格,《國際博弈論雜誌》,第
35卷,第465-492頁(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