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出體體驗的實驗室路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世界重大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想法的精彩故事的未來。


作者:蘇珊娜·馬丁內斯-孔德,博士
視覺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
巴羅神經學研究所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一些攝像工作,一些撫摸,接下來你就知道你已經離開了自己的身體。
圖片由亨利克·埃爾森提供


亞瑟·柯南·道爾爵士,最廣為人知的是酷酷的分析型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創造者,但矛盾的是,他卻是一個堅定的超自然現象的信徒。他對超自然的痴迷助長了他許多(非夏洛克式的)小說。在他的短篇小說《它是如何發生的》中,主角從一場車禍中醒來。他對這次經歷感到震驚,但當他發現老朋友斯坦利站在他身邊時,他感到寬慰。主角對殘骸的視野被部分阻擋,因此他沒有辨認出路上的那具無生命的屍體。然後他想起,他已經多年沒有見過的斯坦利,很久以前就去世了。


“斯坦利!”我喊道,這句話似乎哽住了我的喉嚨——“斯坦利,你死了。”他用同樣溫柔、若有所思的微笑看著我。“你也死了,”他回答。

類似的關於出體體驗的描述——即一個有意識的人從身體之外的位置看到他或她自己的身體——已經在干擾大腦功能的臨床條件下被報道,例如瀕死體驗、癲癇發作、藥物濫用、中風以及某些精神和神經疾病。去年,兩個研究小組透過虛擬現實技術在健康的參與者身上誘匯出體體驗。這些實驗,在去年八月由亨利克·埃爾森奧拉夫·布蘭克及其同事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中進行了描述,證明了出體體驗,以前僅限於精神病學、小說和神秘學的領域,發生在感官資訊的正常處理被擾亂時。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工具來理解自我感覺是如何由大腦產生的。夏洛克會同意的。

認識一下你的虛擬分身

這些實驗由英國(亨利克·埃爾森)和瑞士(比格娜·倫根哈格爾、特傑·塔迪、托馬斯·梅青格和奧拉夫·布蘭克)的研究團隊進行。參與者佩戴連線到拍攝參與者背部的攝像頭的虛擬現實眼鏡。因此,每個參與者都從背後看到他或她自己的身體。

但僅僅這個技巧並不能誘匯出體體驗。(這也是一件好事。否則,你每次在商場的試衣間檢視自己的後背時,都可能會有出體體驗)。為了完成幻覺,科學家們使用了兩根塑膠棒,同時同步地撫摸參與者的背部和虛擬身體的背部,每次1到2分鐘。接下來,要求參與者完成一份問卷,以評估他們對幻覺的主觀感知。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報告感覺自己好像在他們的身體後面,並從這個位置看著它們。當撫摸是非同步時,幻覺就失敗了。

結果表明,存在於身體內部的感覺有兩個關鍵組成部分。首先,來自第一人稱視角的視覺資訊提供了關於一個人身體在空間中位置的間接資訊。第二個因素是檢測(幻覺)身體上相關的觸覺和視覺事件。這種多感官相關性,加上第一人稱視覺視角,決定了一個人整個身體的感知位置——即使相關的觸覺和視覺事件僅限於身體的一小部分。

不要走向光明!

與此同時,在瑞士,倫根哈格爾及其同事想知道,在出體體驗之後,參與者是否可能會誤判他們自己的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為了驗證這個想法,他們在撫摸後立即矇住參與者的眼睛,然後被動地將他們移到房間中的不同位置。然後,他們要求他們走回原來的位置。然而,參與者並沒有準確地回到他們原來的位置。相反,他們明顯地向虛擬身體的先前位置漂移,這表明他們(至少部分地)將自我的位置分配給了虛擬身體。這種漂移在非同步撫摸條件下並不明顯。

在第二個實驗中,作者研究了幻覺是否可能取決於對身體的認知知識,以及向虛擬身體的漂移是否可能是由於恰好超過初始位置的一般運動偏差造成的。為了解決這些可能性,他們在同步或非同步撫摸過程中,向參與者展示了他們自己的虛擬身體(如在之前的實驗中)、一個虛擬的假身體或一個虛擬的非實體物件(一個細長的方塊)。非同步條件沒有產生幻覺或漂移。同步撫摸對虛擬的自身身體和虛擬的假身體都誘發了主觀幻覺,但對虛擬物體沒有。也就是說,參與者將自己與兩個虛擬身體(他們自己的和假的)都聯絡了起來,但沒有與物體聯絡起來。此外,矇住眼睛的參與者表現出向兩個虛擬身體的明顯漂移,但沒有向物體漂移。這些綜合結果表明,向虛擬身體的漂移不是由於一般的運動偏差,而是由於出體幻覺本身。此外,出體體驗取決於參與者對身體的瞭解:非實體物體不會誘匯出體體驗,而身體表徵會,即使該身體不是參與者自己的。

我感同身受

為了提供更多幻覺的客觀證據,埃爾森透過用錘子敲擊虛擬身體來“傷害”它,並同時記錄(真實)參與者皮膚的電阻。參與者的皮膚電導反應(心理學家用來測量情緒喚醒程度)在同步撫摸條件下(即,在存在出體體驗的情況下)明顯高於非同步條件下(即,在不存在出體體驗的情況下)。因此,在出體體驗期間,參與者對錘子的威脅做出了情緒反應,就好像他們位於他們身體的後面。

完全成熟的出體體驗?

儘管健康的參與者報告說從後面看到了自己,並且誤判了他們身體的位置,但他們並沒有像顳頂葉損傷患者那樣,經歷典型的“完全成熟”的出體體驗中的明顯的脫離身體的感覺。因此,倫根哈格爾及其同事提出,除了視覺-觸覺資訊的關聯之外(例如,視覺-前庭資訊的關聯),可能還需要其他機制才能將自我更完整地轉移到幻覺身體上。作者推測,構成自我和身體空間統一的神經機制,以及這種統一的破壞,可能位於大腦的顳頂交界處。

這裡描述的實驗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以辨別產生我們自我感覺的大腦機制。它們還為所謂的超自然體驗(如出體幻覺)提供了一個科學合理的解釋,表明這種以前令人困惑的現象可以透過簡單的實驗操作在實驗室中重現。

蘇珊·馬丁內斯-孔德是巴羅神經學研究所視覺神經科學實驗室的主任,她在那裡研究視覺感知的神經程式碼和動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