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今天下午早些時候,我與弦理論家布萊恩·格林談論了即將到來的世界科學節,他提到許多各種型別的藝術家,從畫家到音樂家到舞蹈編導,都受到了科學發現的啟發。節日將探索這個主題。上週末在作曲家達里爾·庫比安的協奏曲3-2-1的首演期間,也出現了另一個美麗的例子。庫比安說,這部作品的靈感來自於 1999 年 11 月《大眾科學》上宇宙學家勞倫斯·克勞斯和格倫·斯塔克曼撰寫的一篇文章。(克勞斯在上個月與鮑勃·舍勒合寫的一篇文章中探討了類似的主題。)WQXR 錄製了現場表演,但尚未上線,但庫比安製作了一個 MIDI 版本供此處收聽。正如他向我描述的那樣:三個樂章的標題是:1. 宇宙大爆炸 2. 芝諾悖論 3. 遙遠的太陽系 每個樂章都追溯了您文章中的時間線。《宇宙大爆炸》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您非常仔細地聽,您可以聽到獨奏小提琴的撥奏,這是奇點,3 個低音鼓敲擊聲(暗能量、暗物質和重力在他看來是相等的)演變成有節奏的定音鼓圖形,這是主要的 3-2-1 主題,現在是不對稱的。泛音系列也是建立在我在《大眾科學》上讀到的另一篇文章的基礎上,該文章講述了來自宇宙大爆炸的聲音如何導致物質以正確的方式結塊,從而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星系。獨奏小提琴的進入是在一個華麗的跑動中,這應該代表暴脹。在樂章的後面,有一個撥奏/延遲部分,它是原子核的創造,樂章以第一批恆星的創造結束。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從第二樂章到第三樂章的過渡是一個失真的電小提琴華彩樂段,它應該代表人類的統治。小提琴試圖模仿 3-2-1 主題,但它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將它簡化為 4 個音符,而不是它實際的樣子。 我不得不承認,我一直不太喜歡古典音樂——我的播放列表裡堆滿了古巴舞曲——但是,儘管我像個庸俗之人,但我發現庫比安的作品非常感人。(這得益於一些電小提琴的即興演奏聽起來像 70 年代的吉他樂隊。)在科學中,我們經常從多個角度探索一個主題以獲取新的見解。這些角度可以而且應該包括藝術角度。自然世界是需要透過每一種感官去體驗的東西。更新(4 月 20 日):庫比安最近出現在新澤西公共電視臺。——由 gmusser 於 04/20/2008 早上 8:50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