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具有影響力的報道,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
奧巴馬總統今天簽署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的條款之一是11億美元的聯邦資金,用於調查不同療法的對比效果。這筆資金可能將用於比較藥物、器械和醫療程式,這項工作由一個由15名公務員組成的委員會指導。
刺激法案並未指示這個15人委員會來決定醫保覆蓋範圍。但是,該委員會將就研究內容和協調三個聯邦機構之間的研究提出建議: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署、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HHS)。
如果這聽起來像是一件顯然明智的事情——2007年醫療保健支出高達 2.2 萬億美元,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16%——您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美國實際上沒有這樣做的機制。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僅關注篩查測試和其他預防措施。但許多人擔心,“對比效果研究”可能會導致保險公司(包括政府醫療計劃)拒絕承保被認為昂貴或無效的治療,《華爾街日報》最近指出。
對該計劃的反應各不相同,儘管那些傾向於支援大型製藥公司的人與那些不支援的人有很多共同之處。在最近《國家評論》的部落格文章中,華盛頓特區倫理與公共政策中心智庫的研究員詹姆斯·卡普雷塔(該智庫致力於“將猶太教-基督教道德傳統應用於公共政策的關鍵問題”)對政府處理比較的“細微之處和微妙之處”的能力感到擔憂,並補充說:“中央政府的控制總是導致價格管制、機構護理資金不足、任意限制獲得新藥和技術,以及對醫療創新的投資枯竭。”
而改善患者護理夥伴關係 (PIPC)(推動這項研究但接受行業資金)和人類研究保護聯盟 (AHRP)(大型製藥公司和學術醫學界最嚴厲的批評者之一)也有類似的擔憂。雖然兩者都支援對比效果研究的概念及其納入刺激計劃,但總部位於紐約的 AHRP 表示,只有當研究不受特殊利益集團的束縛時,研究才有用。
該組織創始人兼主席維拉·哈斯納·沙拉夫在一份宣告中說:“這有可能透過向醫生和公眾提供關於現有療法的公正的風險效益資訊,消除商業偏見,從而恢復醫學的誠信。但只有當委員會完全透明時,這個目標才能實現。不僅結果必須釋出在網際網路上,而且在試驗開始之前,比較試驗的設計,包括主要和次要終點的說明,受試者選擇的納入/排除標準,都必須釋出在網際網路上供獨立審查。”
美國不會是第一個進行對比效果研究的國家。英國有國家健康與臨床最佳化研究所 (NICE),該研究所評估治療的成本和有效性,法國、丹麥和德國也是如此。雖然 NICE 指導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但它因被批評反對對某些患有乳腺癌、多發性硬化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使用藥物而受到批評。(英國的科克倫協作組織是一項私人努力,由出版商約翰·威立父子公司所有,它起著類似的作用,但不為政府提供建議。)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HHS) 發言人珍妮·巴克斯告訴美聯社:“難道我們不希望將我們的資源用於改善護理和幫助治療的事情上嗎?”
圖片 © iStockphoto/Sebastian Kaulitz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