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隕石指向不尋常的起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隕石可以揭示很多關於其母體成分和形成的資訊,但這些來自外太空的“明信片”沒有回郵地址,使得它們的來源難以確定。通常,天文學家必須觀察天體的入射軌跡,然後透過時間回溯其軌道,以確定隕石來自太空的哪個區域或特定的母體。(在3月份宣佈的一個史無前例的案例中,一組研究人員擁有額外的優勢,即在天體進入大氣層之前就已在太空中發現了它。)

2007年,一個名為“沙漠火球網路”的天空觀測專案追蹤了澳大利亞上空的一道光跡,引導研究人員在地面上找到了隕石碎片。透過對其成分和軌道特徵的分析,這顆名為Bunburra Rockhole的隕石顯示出其非同尋常之處,它是少數幾個並非起源於一顆名為灶神星的大型小行星的同類隕石之一。由倫敦帝國學院的隕石和行星科學家菲利普·布蘭德領導的這項研究發表在本週的《科學》雜誌上。

灶神星位於太陽系的主要小行星帶,即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一個岩石環帶。它可能曾經擁有一片岩漿海洋,就像人們認為地球的月球在其早期歷史中擁有的那樣。這將解釋起源於灶神星的隕石的玄武岩性質——玄武岩是由岩漿或火山過程形成的。

但是玄武岩質的Bunburra Rockhole隕石,以其在澳大利亞努拉伯平原沙漠中被發現地附近的一個地貌命名,似乎起源於內小行星帶中不同的母體。無論是其軌道路徑還是其化學特徵(透過氧同位素的相對丰度來衡量),都與來自灶神星或其相關天體的推論不符。(同位素是一種元素的示蹤版本,其原子具有不同數量的中子。)

連同其他三個已知的此類隕石,Bunburra Rockhole為小行星帶中存在更多含有玄武岩岩石的天體提供了證據。儘管像灶神星這樣的大型小行星——大到足以融化然後分化成不同的岩層——在今天很罕見,但太陽系可能曾經擁有更多這樣的天體,它們在小行星帶中殘留的碎片將解釋異常隕石的來源。

努拉伯平原沙漠上空的火球影像,由沙漠火球網路提供;資金來自STFC和歐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