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著陸器在 Twitter、Facebook 上非常受歡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就像許多默默無聞的藝術家或作家一樣,已故的火星鳳凰號著陸器機器人上週失效以來名聲大噪——這要歸功於社交網路工具賦予了它人類的聲音。

《亞利桑那每日星報》今天的報道,鳳凰號在 Twitter 上積累了近40,000 名好友,在 Facebook 上積累了近4,000 名粉絲,這要歸功於一位 NASA 女發言人,她在紅色星球上向慢慢凍死的機器人傳送了俏皮的訊息。“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閱讀自己的墓誌銘。這麼多精彩的留言,我感到非常被愛 :-),”鳳凰號在 11 月 5 日對 Twitter 使用者“說”,那是 NASA 宣佈它報廢 的前五天(但在它停止與該機構通訊三天後)。

當 NASA 發言人 Veronica McGregor 開始回覆關於太空機器人的網路查詢時,人們的興趣激增。“很多活潑的性格實際上是由於我收到的問題型別而產生的,”McGregor 告訴《星報》。“一旦我開始以第一人稱寫作,人們立刻開始回覆和回應。”

在星期四,一位 Facebook 粉絲這樣哀嘆擬人化的鳳凰號的逝去:“再見……如果你不是在 120,000,000 英里之外,我會給你一個擁抱。” 另一位寫道:“我會想念你,小傢伙 :(。” 第三位宣佈:“再見,勇敢的小鳳凰!”

鳳凰號就其本身而言,在火星上工作了五個月後,對於其不可避免的結局持哲學態度,驗證了行星表面之下冰水的存在並拍攝了 25,000 張照片。 McGregor 說,這對機器人向其忠實粉絲傳達來說是一種必要的態度。“他們確實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情感依戀,比我預期的要多得多,”她告訴報社。“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試圖讓他們為失去做好準備。”

“我被問到的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我是否事先知道這次任務會讓我喪命,”她在 Gizmodo 上寫道,時間是選舉日。“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而且我們太陽系中沒有一個機器人探測器不知道它面臨同樣的命運。與你們所有人不同,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再次回家。”

但是鳳凰號(呃,McGregor)當時寫道,去往它在火星上的最終安息之地,“總比被鎖在倉庫裡要好得多。”

火星鳳凰號著陸器插圖,來源:NASA/JPL/UA/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