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於瞬間;科學花費四十億年才趕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週的《自然》雜誌刊登了一項令人欣喜的發現,對於我們這些著迷、困惑並因生命起源研究而感到挫敗的人來說。

曼徹斯特大學的化學家約翰·薩瑟蘭和他的同事聲稱已經弄清楚了核糖、磷酸鹽和被稱為核鹼基的含氮分子最初是如何結合在一起形成核苷酸的——核苷酸是 RNA 世界的基石,而生命被認為是從 RNA 世界中誕生的。

薩瑟蘭告訴《紐約時報》:“我的假設是,我們之所以存在於這個星球上,是基本有機化學的必然結果。”他的秘訣在於分階段進行實驗,只在最後一步新增磷酸鹽。到目前為止,該團隊已成功構建了四種核苷酸中的兩種;[左圖]所示的分子是胞嘧啶,直到現在,科學家還無法將其與糖和磷酸鹽結合形成 RNA 核苷酸核糖胞苷磷酸酯*。

這項最新發現是一項真正的突破,還是僅僅是另一篇備受矚目的論文,用來取悅科學界的內省人士?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傑克·紹斯塔克在一篇評論中寫道,這項新發現“將在未來數年內成為益生元化學領域的偉大進展之一。”

這些發現也提醒我們,科學發現的步伐並不總是像科學家們希望的那樣快速。1871 年,達爾文首次假設生命起源於“溫暖的小池塘,裡面有各種氨和磷酸鹽。”

近一個世紀後,斯坦利·米勒在芝加哥大學與他的同事哈羅德·尤里進行了生命起源研究的開創性實驗,這些實驗給科學家們留下了比他們回答的問題更多的問題。

1994 年,萊斯利·奧格爾在《大眾科學》雜誌上寫道,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援生命起源於 RNA 的理論,但他絕望地說,“RNA 是如何產生的仍然未知。”去年,當一些基於最初的米勒-尤里實驗中被遺忘的小瓶的次要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時,科學家們可能有點過於興奮了。

紐約大學的化學家羅伯特·夏皮羅,曾在 2007 年為《大眾科學》撰寫了關於他的生命起源替代理論的文章,他告訴《化學世界》,薩瑟蘭的結果“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毫無關係。”

*更正(5/15/09):此句在釋出後進行了更改。最初錯誤地將胞嘧啶識別為核苷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胞嘧啶影像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Brendan Borrell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based in Brooklyn, New York. He writes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Nature, Outside, 大眾科學,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nd is the co-author (with ecologist Manuel Molles) of the textbook Environment: Science, Issues, Solutions. He traveled to Brazil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ngabay Special Reporting Initiative. Follow him on Twitter @bborrell.

More by Brendan Borre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