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沃森批評今日高中教師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昨晚,在一個地毯上織有雙螺旋結構的房間裡,脾氣暴躁的遺傳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和煽動者詹姆斯·沃森明確表達了他對今日高中教師的看法:他們不太聰明。

80歲的沃森參加了紐約科學院的一個小組討論,此前放映了一部名為《天生痴迷:科學家的誕生》的新紀錄片。這部電影講述了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家勞倫斯·夏皮羅的X射線晶體學實驗室裡研究生們的 trials and tribulations。(我們對該活動進行了即時推特報道,所以點選此處檢視我們的報道和來自我們關注者的即時反應。)

在紀錄片中,不太可能的主角是羅伯特·湯利,他是一個頭發蓬亂、喜歡攀巖、大學輟學的人,在三次失敗的嘗試後最終獲得了學位。湯利是另一個哥倫比亞實驗室的流亡者,他被夏皮羅邀請加入他的團隊,幫助破譯AMP啟用蛋白激酶的結構——這是一種分子開關,對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具有重要意義。

當湯利成功完成任務,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此事的論文,並在他的論文答辯後開啟一瓶香檳時,他的同組成員中的另外兩人已經跳槽,選擇了工業界的工作。

對於在場的許多年輕科學家來說,當晚的亮點無疑是從沃森那裡獲得一些智慧的機會,他因共同發現DNA而於1962年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沃森被邀請參加小組討論,是因為他在晶體學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對教育的興趣。但這位遺傳學家仍然籠罩在陰影之下,他兩年前因聲稱非洲人在智力上不如白人而受到抨擊後,從長島冷泉港實驗室退休。該小組還包括託尼·胡佛,一位非裔美國臨床心理學家,他是輝瑞公司格羅頓/新倫敦實驗室的負責人,以及安德烈·皮薩列夫,一位出生於俄羅斯的生物學家,他是紐約州立大學下城醫療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

沃森以積極的語調開始了討論,說他很喜歡這部電影。他隨後譴責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參議員亞利桑那州的約翰·麥凱恩,因為他未能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稱其為“瘋子”和“笨蛋”,然後呼籲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預算增加一倍,這贏得了滿屋科學家的歡呼。 

他指出,科學領域資金的缺乏意味著人們不得不彼此友好,因為他們需要為了有限的研究經費而卑躬屈膝。而且,根據沃森的說法,沒有什麼比強迫年輕有抱負的科學家變得友好好更糟糕的了。“基督教價值觀沒有任何意義,”他說,並解釋說年輕人應該自私自利,並以成功為目標。

他說,這就是他喜歡俄羅斯人的原因之一,比如生物學家安德烈·皮薩列夫,並且會毫不猶豫地僱用他們——大概是因為他們更擔心生存而不是友好。事實上,沃森為保持美國在科學領域的統治地位開出的處方包括推遲年輕科學家的終身教職,並只允許五分之一的博士留在學術界——並迫使其餘畢業生分散開來,從事其他職業。

“進入工業界不應該是一種失敗,”他說,但他沒有注意到坐在他旁邊的輝瑞公司的胡佛在“工業界”取得了成功的職業生涯,在那裡她負責監督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腫瘤學和代謝疾病藥物的開發。

但沃森說,他認為美國教育體系存在一個更大的漏洞,正在削弱我們在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  “部分問題是我們的老師太笨了,”他說,並對“教師工會腐敗”表示反對。他說,教育工作者獲得的相對較低的報酬促使聰明人放棄教學,轉而從事其他職業——儘管他特意指出,他不支援給他們加薪。他得意地說,像“教我拉丁語的聰明女人這樣的老師現在在我們的學校里根本找不到了”。

沃森繼續堅持認為教育工作者“不如以前聰明瞭”,之後主持人兼前電視記者加里克·厄特利禮貌地打斷了他。  儘管被制止了,沃森仍然喋喋不休地嘟囔著,引得觀眾鬨堂大笑。

小組討論結束後,胡佛告訴大眾科學.com,儘管發生了一些小爭執,但她基本上被沃森逗樂了,並且很高興能和他在一起,“他非常具有煽動性,”她說,“這有助於創造新的思維方式。”  但她認為他在對教師的看法上完全錯了。  “我們確實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她說。   “我的父親是新奧爾良的一名教師和助理校長。我知道當老師有多麼辛苦。”

*注(2009年2月27日):詹姆斯·沃森最初在本部落格中被認為是DNA的發現者。他是共同發現者,他與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起於1953年確定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的未來。


圖片:沃森在之前的活動中,由 Juvetson 透過 Flickr 提供

Brendan Borrell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based in Brooklyn, New York. He writes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Nature, Outside, 大眾科學,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nd is the co-author (with ecologist Manuel Molles) of the textbook Environment: Science, Issues, Solutions. He traveled to Brazil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ngabay Special Reporting Initiative. Follow him on Twitter @bborrell.

More by Brendan Borre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