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耶穌曾被“發現”在樹皮、窗戶甚至奇多薯片上,但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能夠繪製出他在大腦中——或者至少是宗教——出現的位置。
科學家在本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說,他們已經確定了大腦中不同型別的宗教思想起源於何處。根據這項研究,宗教思考發生在多個區域,證實了之前的研究,表明大腦中沒有一個單一的“上帝點”能產生所有的精神思想。
研究合著者喬丹·格拉夫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表示,回憶宗教體驗會啟用與更平凡的思考相同的大腦區域,例如回憶昨天午餐吃了什麼。而思考上帝?與思考你從未見過的人(如歷史人物或電影明星)的大腦模式幾乎相同。
格拉夫曼和他的同事掃描了 40 名受試者(他們自稱有宗教信仰)的大腦,同時詢問他們是否同意某些陳述,例如“上帝是寬恕的”或“上帝是憤怒的”。他們的發現:這些想法激活了前額葉皮層(涉及計劃、社會行為和人格)和顳頂交界處(被認為與區分自己和他人的願望和意圖有關)等區域,這些區域在人類中比在其他動物中更發達。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助理教授卡拉尼特·格里爾-斯佩克特說,其他靈長類動物也具有這些大腦結構,但它們是否具有功能相似的顳頂交界處仍有爭議。格拉夫曼說,這一發現支援了一種觀點,即連貫的宗教概念是人類獨有的,甚至我們的早期祖先也能夠產生這樣的信仰。
賓夕法尼亞大學精神與大腦中心主任安德魯·紐伯格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評論家指出,這項研究的侷限性在於它捕捉的是“思考”的大腦,而不是處於宗教體驗中的大腦。研究僅檢查了具有傳統西方宗教信仰的人的大腦,但格拉夫曼表示,他正在尋找可以幫助在其他文化中測試這些發現的合作者。
圖片由Wolfgang Wildner透過Flickr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