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有一個騎腳踏車的宿敵:在我經常在紐約中央公園六英里外環路上騎行時,公園北部(住宅區)盡頭的大山坡總是吸乾我衰老的雙腿的力量。然而,昨天,踩著踏板爬上大斜坡完全是另一回事。它就像爬一個小坡一樣容易。當然,我新發現的實力與任何體能的提高無關;而是我騎的腳踏車,來自臺灣捷安特腳踏車公司的 Twist Freedom DX,它透過精確計時的電動助力來增強每一次踩踏。
Twist Freedom DX 在前輪中加入了電池供電的電動機,可以相對無縫地補充你的腿部肌肉,從而“平穩”你的騎行。這意味著無論你走哪條路,你都可以保持幾乎穩定的速度。總體的效果是讓你感覺“腳步輕盈”,就像你把一臺固定的健身腳踏車調到低阻力水平——使你能夠隨意踩踏板。當你開始起步時,動力提升尤其明顯;電動助力使它毫不費力。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捷安特的混合動力騎行技術基於踏板曲柄中的扭矩感測器,該感測器測量騎車者每次踩踏時施加的壓力。位於座管後方的 I² 驅動單元計算機中的一些相當複雜的軟體演算法會獲取此力資料,並將其動態轉換為電動機的“平滑”動力傳輸命令。該電機是三洋直流無刷電機,可以根據需要產生 150 至 350 瓦的同步功率。因此,如果騎車者決定這樣做,他或她可以在不流汗的情況下應對山坡或長距離的路段。
車把上的行駛控制器可讓你在三種操作模式之間進行選擇:經濟模式(最小功率輸出)、普通模式和運動模式(額外助力)。將腳踏車的七速禧瑪諾 Nexus 變速系統設定為適合地形的合適檔位,動力模式和你的踩踏力度會微調 Twist Freedom DX 的行駛體驗,使其非常舒適。因此,該設定大多避免了騎車者在踩踏之前輔助動力電動腳踏車時經常遇到的計時滯後現象。當踩踏與動力助推沒有完全同步時,就會出現這種煩人的現象。
DX 中的電力由一對重四磅(2 公斤)的鋰離子電池組提供,這些電池組安裝在後輪上方。這些可鎖定的模組緊貼在織物行李袋下。電池透過車把控制按順序接合,在經濟模式下一起提供大約 70 英里(113 公里)的續航里程。使用者可以相當容易地將它們取出,透過家用牆壁插座充電,最多需要六個小時。當電源斷開時,腳踏車就像一輛普通的腳踏車一樣工作。
請注意,DX 的動力輔助系統僅響應踩踏,沒有獨立的油門功能,因此它不是電動腳踏車或踏板車。它真的是一個不同的品種。一些純粹主義者可能會爭論是否應該將其定義為真正的“混合動力”,因為它沒有包含肌肉驅動的發電機,也沒有降級或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來為電池充電,但這種技術可能最終只會增加重量、複雜性和成本,而沒有確定的回報。然而,DX 確實結合了電力和肌肉力量,因此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它是一種混合動力。
去年,在中國,經銷商銷售了近 2000 萬輛帶有輔助推進系統的腳踏車。這項技術在歐洲也很受歡迎,在那裡它被視為汽車的低成本和綠色替代品。例如,在德國,它們被稱為“pedelecs”,除了捷安特之外,還有幾家公司提供電動車型。它們包括Gazelle Orange Innergy、Hercules EMove sport sl、Matra I-Step Cross 和 Riese & Mueller Delite Hybrid。我期待有一天看到這些產品進入我們的海岸(如果它們還沒有進入)。
捷安特的 DX 混合動力腳踏車在歐洲已經上市兩年了,並在那裡得到了廣泛的客戶使用,因此美國的潛在買家不必擔心潛在的執行問題,例如在雨中騎車等。在我的短期試駕中,這輛車感覺非常堅固耐用。它的重量約為 50 磅(23 公斤),當然不是輕量級的,但動力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一潛在問題。此外,DX 看起來是一個結構堅固且相當時尚的組合,看起來像一輛普通的腳踏車。
儘管大多數人可能會將 DX 描述為通勤者或城市巡洋艦,但這款腳踏車簡潔而直接實用的設計應該會吸引那些對日常通勤或在擁擠的城市、分散的郊區或往返鄉村的長途旅行中需要一點幫助的買家。而且它足夠安靜,以至於同行的腳踏車手甚至可能不會注意到你在上坡時獲得了效能輔助……
Twist Freedom DX 的價格約為 2,000 美元(建議零售價),本週將在美國各地 20 家捷安特頂級零售商處開始銷售。有關更多資訊,請訪問捷安特網站。
腳踏車相關故事
如何贏得環法腳踏車賽
https://sciam.tw/article.cfm?id=winning-the-tour-de-france
一加侖汽油騎腳踏車
https://sciam.tw/podcast/episode.cfm?id=4E56149F-E7F2-99DF-304A5AC87A42AA05
微型腳踏車鏈條
https://sciam.tw/article.cfm?id=scientists-fabricate-mi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