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為什麼思考末日如此有趣?也許它起到了類似於曾經的邊疆的作用:讓我們能夠設想一個我們可以從頭開始塑造的新世界。這個世界有時看起來如此糟糕,個人如此無力,以至於硬重啟開始顯得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果我們幸運的話,殭屍、行走的植物、沙漠汽車比賽以及涉及 666 的數字謎題會讓我們從艱苦的耕作和發現你剛吃的肉實際上不是信天翁的平凡現實中分心。我們將如何準備?為了重啟文明,我們必須做什麼?這是一項引人入勝的智力練習。
最近幾天,我們聽到了斯蒂芬·霍金廣為引用的言論,即人類的生存最終需要離開地球——這無疑是正確的,儘管“最終”意味著數億年。還有計劃在北極和月球上建立圖書館和基因庫。我內心深處對地下金庫和月球基地抱有好感,但這些專案是基於對後末日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嚴重錯誤看法。在資訊時代,我們傾向於關注儲存在硬碟和書籍中的那種顯性知識。但是,科學、醫學和工程在被低估的方面是口頭傳統。它們依賴於技能從人到人的口頭相傳,而讀書(儘管它很重要)無法取代這種方式。我們的技術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龐大人口所允許的專業化。它還依賴於資本的積累,這是一個不可避免地需要時間的過程。經濟學家威廉·霍奇斯在《星際移民與人類經驗》一書的章節中討論了這一點。
因此,月球圖書館是不夠的。第一代人被生存需求所消耗,甚至可能不會教下一代人閱讀。一旦識字鏈斷裂,人們將不得不重新發明書面語言,然後嘗試破譯古代文字。即使他們可以從書中獲得答案,他們也可能不知道要問什麼問題,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過去的生活。還有一個小問題是,如果你的唯一工具是石箭頭,那麼一本關於如何製造電晶體或拼接基因的書幾乎毫無用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人類的困境很好地說明了這一挑戰,正如我在《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維基上提到的那樣。在被擊潰僅僅一年後,人類已經耗盡了他們的藥品供應,他們的宇宙飛船幾乎無法飛行,他們內部甚至因為兇殺事件而痛苦地分裂。人數減少到 50,000 人,他們必須幾乎從頭開始發展農業、工業和基礎設施。如果有什麼的話,我認為他們應該慶幸他們的賽昂敵人回來了。沒有他們,他們將被註定要進行數千年的艱苦重建,在這期間情況首先會變得更糟。
- gmus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