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連線》雜誌二月刊有一篇封面故事,主題是我最喜歡的“為什麼東西會糟透”。這真是太棒了。《連線》雜誌,我向您致敬,向您致敬。我還以為只有我一個人抱怨印表機墨盒。
關於這篇文章,只有三件事讓人覺得糟透或有點糟透。首先,莎拉·西爾弗曼跟這一切有什麼關係?她把漂亮的臉蛋貢獻給了封面,但僅此而已。其次,為什麼《連線》雜誌放過美國航空公司的高票價?你可以每週從倫敦飛往巴塞羅那,連續兩個月乘坐易捷航空,價格相當於一張紐約-辛辛那提的機票——而且你在巴塞羅那,而不是辛辛那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連線》雜誌將科學列入糟透的東西清單。如果科學糟透了,我會找到一種方法來忍受我生命的徹底無足輕重。但請給我一個比這個更好的論點
“科學真正糟糕的原因是它讓我們看起來很糟糕。它使我們成為宇宙大故事中的小角色……。 這樣看:在科學出現之前,我們人類統治著地球,宇宙的中心。現在我們只是一群沒有毛髮的猿猴,在一個邊緣星系中繞著一顆小恆星執行的潮溼岩石上。”
這種宇宙學有點過於依賴道格拉斯·亞當斯。正如我之前寫過的(這裡和這裡),哥白尼革命提升了人類和地球的地位。之前地球作為宇宙“中心”的想法並不是一種自我祝賀式的“世界圍繞我轉”的自我讚揚。“中心”實際上是底部,最低點。
至於小恆星,太陽實際上比平均水平大得多(平均水平是紅矮星)。我們的銀河系也不是一個邊緣星系。實際上,按照星系的標準來看,它已經相當大了。誠然,太陽和銀河系都不是其王國中的王者。我們不希望那樣:最大的恆星和星系對生命來說是危險的。
至於無毛,那只是你自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