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煤炭淪為灰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那些多年來一直關注“清潔煤炭”技術的記者來說,聽到美國能源部取消其所謂的“未來發電”工廠的訊息並不令人意外。該工廠本應燃燒煤炭來發電,然後將由此產生的導致氣候變化的二氧化碳排放物封存在地下。(有關新聞報道,只需在谷歌新聞中搜索:清潔煤炭

 

儘管許多專家認為,真正的清潔燃煤發電廠,加上碳捕獲和儲存系統,為在未來幾十年內控制全球溫室效應提供了最好的希望之一(更多資訊,請參閱兩篇《大眾科學》文章:“如何處理煤炭”;2006年9月;作者:David G. Hawkins、Daniel A. Lashof 和 Robert H. Williams;以及“我們能埋葬全球變暖嗎?”;2005年7月;作者:Robert H. Socolow),但人們一直暗自懷疑,政府是否真的完全認真地對待為使新概念真正發揮作用而進行的大規模投資。與此同時,環保主義者抱怨說,估計耗資 18 億美元的“未來發電”專案僅僅是對有政治關係的煤炭行業的回報,而且人們還聽到越來越多的傳言說,該專案的成本正在失控地膨脹。現在,美國能源部表示,它將轉而資助“多個”旨在到 2015 年將整體煤氣化聯合迴圈(IGCC)燃煤電廠商業化的專案。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你不得不懷疑,在終止專案之後進行的這種分散化努力,從長遠來看是否真的會產生任何有用的成果。無論您在氣候變化、煤炭行業和我們未來的能源需求方面持何種立場,美國都必須儘快在整體煤氣化聯合迴圈和碳封存技術方面取得進展,才有機會成功實現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最低國際目標。美國能源部、能源行業和美國人民必須咬緊牙關,花必要的錢使其在這裡實現,更重要的是,在世界其他煤炭燃燒量激增的地區實現。

 

 

-- 編輯:Christie Nicholson,於 2008 年 2 月 1 日上午 9: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