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50多年前採集的冷凍血樣顯示,乳糜瀉,一種對小麥蛋白麩質的不耐受症,當時的患病率不到今天的四分之一。
“乳糜瀉雖然不常見,但已不再罕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梅奧診所的胃腸病學家 Joseph Murray 說道,他是本月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我們的環境中發生了一些變化,使其變得更加常見。”
研究人員仍然不清楚這種差異是什麼。他們確實知道的是,最近在明尼蘇達州接受測試的人中,幾乎有百分之一的人麩質抗體呈陽性——這是乳糜瀉的標誌。與 1948 年至 1954 年間在懷俄明州沃倫空軍基地採集血樣的人相比,增加了四倍以上。
研究人員“跨時間”按出生年份和年齡對個體進行了匹配。後者的比較顯示患病率相差近五倍,表明今天的年輕人面臨更高的風險。
對麩質(一組存在於小麥和大麥等穀物中的蛋白質)的這種反應會損害小腸,並阻止身體正常吸收維生素和礦物質。然而,一旦確診,調整飲食可以使乳糜瀉得到很好的控制。
Murray 說,由於大多數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仍未確診,現在是時候開始“在普通人群中尋找乳糜瀉了,就像我們進行膽固醇或血壓測試一樣”。那些患有“隱性”乳糜瀉的人——早期佇列中的所有受試者,因為在 20 世紀 90 年代之前診斷並不常見——在研究的 45 年隨訪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是無乳糜瀉者的近四倍。
“患病率的上升,加上對死亡率的影響,表明乳糜瀉可能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Murray 說。
圖片來源: Whatsername? 透過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