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和記者今天聚集在瑞士日內瓦郊外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粒子物理實驗室,向一張紙——實際上是幾張紙——致敬,這些紙共同構成了蒂姆·伯納斯-李 1989 年 3 月的提案,該提案將成為全球資訊網的藍圖。
伯納斯-李,這位曾任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軟體顧問,後來發明了全球資訊網並在麻省理工學院 (M.I.T.) 創立了全球資訊網聯盟 (W3C),今天開始他的主題演講,紀念他的提案 20 週年,手中拿著他現在著名的檔案的副本。“20 年前我寫了它,20 年前什麼也沒發生,”他說,指的是該提案在主管的辦公桌上擱置了七個月,直到當年 9 月他才獲得資金購買一些計算機並追求自己的想法。(有關網路 20 週年紀念的更多報道,請參閱《大眾科學》網站深入報道。)
網路於 1990 年聖誕節誕生,並從此呈指數級增長。其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伯納斯-李堅持認為應該有一個供所有人使用的網路,無論他們使用的是哪種型別的計算機、軟體程式或文件。多年來,他說他擔心最初的網路會分裂成許多專門的網路,例如一個用於學術界,另一個用於企業。但最終他的願景佔了上風。“普遍性,”他說,“那是規則,而且奏效了。”
在一次既回顧過去又強調網路未來的演講中(包括其潛在的好處和危險),伯納斯-李指出,今天有 1000 億個網頁,大致相當於人腦中的神經元數量。他補充說,不同之處在於,隨著網路的成熟,頁面數量會增加,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細胞的數量會減少。
“慶祝任何事情的危險之一是讓人們回顧並[關注]我們所做的事情,”他今天說。“但是網路上創意新設計的速度越來越快。網路並沒有完成;這只是冰山一角。我確信,將會發生的事情會更加動搖局面。”
W3C 的優先事項之一是透過移動裝置,特別是手機,促進對網路的訪問。“手機上的瀏覽器比筆記型電腦上的瀏覽器多得多,”伯納斯-李說。另一個主要優先事項是保持他在設想網路時所考慮的普遍性。“百分之八十的人無法訪問網路,”他說,因為除其他原因外,他們無法連線,或者他們訪問的網頁是用他們看不懂的語言編寫的。
隨著網路的增長,人們對其上的私人資訊的機密性也越來越擔憂。主要的擔憂是駭客會訪問和使用個人資訊,例如信用卡、銀行賬戶或社會安全號碼。伯納斯-李說,一種可能的避免方法是指定如何使用資料。“隨著資料的移動,”他說,“適當的用途會隨之標記。”伴隨資料的標籤或指令集將防止其被濫用。
這個建議是伯納斯-李對“語義網”的願景的一部分,該網路將比今天的網路更容易瀏覽。在語義網中,搜尋引擎將更多地關注查詢您正在尋找的資訊,而不僅僅是查詢可能包含該資訊的網頁。他說,這樣做的一種方法是改變將新資料新增到網路的方式,以便它可以立即連結到其他資料,從而使其更容易找到。W3C 正在透過其連結開放資料專案(語義網的關鍵組成部分)來努力實現這一點。
一個關於語義網如何工作的例子,W3C 已將其釋出在其網站上:您可以在您的基於網路的預約日曆(例如 Google 或 Yahoo 提供的日曆)中填充預約,以及您可以訪問的其他日期資訊(例如銀行對賬單和數碼照片)。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地球儀大樓的影像,蒂姆·伯納斯-李和其他人於 3 月 13 日在此慶祝,作者為:吉姆·香克(Jim Shank),透過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