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舊金山—我們可能都帶有一點那耳喀索斯的影子。如果這位神話人物是一位現代美男子——比如布拉德·皮特或馬特·達蒙——神經科學家可能會將這種對自我的迷戀解釋為並非悲劇性的缺陷,而是上顳溝、下額回或其他直接從電視劇《實習醫生格蕾》中提取出來的其他大腦結構的正常功能表現。
和那耳喀索斯一樣,神經科學家發現我們自己的面孔能牢牢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更容易從自己的臉上識別出從悲傷到厭惡等情緒,而不是從別人臉上同樣的表情中識別出來。如果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可能就存在嚴重問題。這一見解是昨天在認知神經科學學會會議上提出的,乍一看似乎相當明顯。
但是劍橋大學的研究員比斯馬德夫·查克拉巴蒂在開始他的研究時對此感到疑惑。畢竟,我們大多數人不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照鏡子上。事實上,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觀察其他人,並試圖確定,例如,他們是對我們皺眉還是僅僅準備打噴嚏。
為了找到答案,查克拉巴蒂和同事們拍攝了 34 位女性的照片,她們假裝做出快樂、悲傷、憤怒、厭惡和恐懼的面部表情。這些女性直到幾周後才看到這些照片,當時她們被展示了一系列照片,包括她們自己的照片以及陌生人的照片。
“我們發現,無論她們看的是哪種情緒,”查克拉巴蒂說,“她們總是能更快地從自己的臉上而不是從別人的臉上識別出這種情緒。”
這位研究人員推測,大腦中參與視覺和情感處理的區域(例如梭狀回和杏仁核)——以及那些參與視覺化他人行為的區域(包括上顳溝和下頂葉)——可能正試圖將新面孔上的情感表達與內在的表徵相匹配。而印在那個心理模板上的影像實際上可能就是自己的臉。
這項研究可能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好奇。查克拉巴蒂是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該中心主任西蒙·巴倫-科恩和同事們研究大腦如何使人們能夠與他人產生共情。研究人員對共情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因為缺乏共情是自閉症的一個決定性特徵,這是該實驗室的主要研究重點。(該實驗室負責人是薩莎·拜倫-科恩的表親,薩莎·拜倫-科恩是阿里·G和波拉特的創作者,這兩個喜劇人物以缺乏共情和社交笨拙而聞名。)
查克拉巴蒂正在考慮與另一個小組開展合作,以探索自閉症患者在看到自己臉上情緒的照片後,是否能更好地感知社交線索。
“自閉症患者無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以他們無法瞭解他人的精神狀態,”查克拉巴蒂說。神經科學可能正在為一句古老的諺語“欲知人,必先知己”增添實質內容。
布拉德·皮特照片由克里斯·納特透過 Flickr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