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禁忌?

JZ,我花了一整個星期才想出一個答案來回答你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問題:“今天看來很平常的做法,在100年後會顯得無法形容的不道德?” 我的第一反應是說拳擊。我認為我們對各種形式的身體傷害越來越敏感,[...]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JZ,

我花了一整個星期才想出一個答案來回答你在上一篇帖子中提出的問題:“今天看來很平常的做法,在100年後會顯得無法形容的不道德?”我的第一反應是說拳擊。我認為我們對各種形式的身體傷害越來越敏感,從鬥狗到欺凌到槍支暴力,再到父母對孩子的體罰。更不用說,美國醫學協會自至少1982年以來一直在推動禁止職業拳擊,當時韓國拳擊手金德九在與雷·曼奇尼的比賽後去世。然而,在上週看了羅伯特·格雷羅-弗洛伊德·梅威瑟的比賽,目睹了它所吸引的所有炒作和金錢之後,很明顯拳擊不會消失。人群一直噓梅威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也是明顯的觀眾最愛),因為他看似沉悶和被動的風格。梅威瑟並沒有將格雷羅擊倒,而是展示了他防守的優雅,避開格雷羅並在那裡偷偷地打出快拳,這讓觀眾感到沮喪。換句話說,人群噓梅威瑟是因為他不夠暴力。在我自己的觀看體驗中,我同樣感覺到我的道德觀被暫停和脫離。我也想要更多的戰鬥。

本週發生的另外兩件事讓我更清楚地瞭解了下一個禁忌可能是什麼。特拉華州成為第11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明尼蘇達州眾議院也投票允許同性婚姻。這些里程碑清楚地表明,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以目前看待各種形式的制度性種族主義的方式來看待同性婚姻的非法性——荒謬的不道德。這並不是說種族或性取向歧視不再存在,而是它比幾十年前更加禁忌。同樣,對婦女、某些宗教團體和各種少數民族的歧視似乎也已經過時(注意:仍然存在)且不道德。我記得小時候看《閃亮的馬鞍》,梅爾·布魯克斯對西部片進行種族禁忌諷刺,並且無法理解一個關於美國歧視愛爾蘭人的笑話。後來我讀到愛爾蘭人在移民到美國時所面臨的歧視,這似乎既令人難以置信又令人憎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今天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推斷出——至少在美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形式的歧視越來越被視為不道德,我想到您提出的原始問題的答案是,下一個變得不道德的平庸做法將是另一種形式的偏見。我最好的猜測是這將是年齡歧視。這一說法最明顯的原因是老年人口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根據最近的人口普查報告,到2030年,美國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可能會翻一番。因此,年齡歧視將成為一個更緊迫的問題。儘管如此,年齡歧視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仍然研究不足,但兩位心理學家邁克爾·諾斯蘇珊·菲斯克正在領導對這一主題進行系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在去年發表的一篇關於年齡歧視的綜述文章中,諾斯和菲斯克寫道

 

年齡歧視出現在醫學領域,醫學院不重視老年醫學(Levenson,1981),老年人經常因常見疾病而接受不太積極的治療,這些疾病被認為是衰老的自然組成部分(Bowling,1999,2007)。在工作場所,儘管有大量研究表明工作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例如,Cleveland & Landy,1983;Liden,Stilwell和Ferris,1996;McEvoy和Cascio,1989),但有證據表明,年齡較大的求職者的評價不如年輕的求職者積極,即使他們的資歷相似(Avolio & Barrett,1987)。許多老年人還面臨著在養老院遭到虐待和忽視的形式的歧視(例如,Griffore等, 2009;Malmedal,Ingebrigsten和Saveman,2009)甚至在他們自己的家庭中(例如,Coyne,Reichman和Berbig,1993;Gaugler, Leach和Anderson,2005;Pillemer和Wolf,1986;Ramsey-Klawsnik,2004)。更令人不安的是,這種形式的年齡歧視可能被低估了,因為個案工作者和醫生對虐待老人不如對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熟悉(Nelson,2005)。

這些做法的普遍性似乎令人震驚,並指出我們對老年人的偏見有多麼忽視。我不得不想象,隨著人口開始老齡化,並且隨著我們對年齡歧視的科學理解加深,我們將對它產生類似的道德憤慨,就像我們對各種形式的性別、種族和民族歧視一樣。此外,雖然許多其他形式的社會歧視通常源於對與我們不同的人的社會距離感和群體外偏見,但正如諾斯和菲斯克指出的那樣,“年齡是唯一識別每個人最終都可能加入的亞群的社會類別。”當歧視影響到我們時,我們往往會更關心它,並從不道德的角度看待這種做法。因此,年齡歧視似乎是下一個歧視之戰的可能候選者,但問題在於這一問題的行動主義將來自哪裡。諾斯和菲斯克也在對年齡歧視的來源進行出色的研究,並且最近發現,年輕人(即30歲及以下的人)而不是中年或老年人最常是年齡歧視的實施者。我發現這一發現令人不安,因為年輕人通常也是社會平等的最大擁護者,也是最有可能採取行動反對歧視的人。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反年齡歧視的努力是否必須側重於改變年輕人的態度,或者這一問題的行動主義是否可能來自老年人本身。無論如何,隨著我們更多地瞭解年齡歧視(並繼續變老),我的假設是年齡歧視將成為一個更受關注的問題。

Adam Waytz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s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His research uses methods from social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o study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erceiving mental states in other agents and to investigate processes related to social connection, meaning-making, morality and ethics. Professor Waytz's research has been published in leading journals such as Psych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Review. In recognition of his work, Professor Waytz received the 2008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ward from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rofessor Waytz received his BA in Psychology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his PhD in soci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received a National Service Research Award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to complete 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at Harvard University.

More by Adam Wayt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