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上週,我們的朋友,心理學家丹·韋格納去世了,我們將深切地懷念他。很難表達丹對我的工作以及整個心理學領域的影響有多麼重大。他的研究觸及了心理學中許多重要的領域,從記憶、到意識、到人際吸引力、到心理控制、到行動的認知表徵、到心智感知,以及近年來,到道德。在每一個領域,丹都開創了全新的理論,並創造了正規化轉變。
您可以在這裡、這裡和這裡閱讀對丹的精彩悼念。很難在這些基礎上再新增什麼,也很難解釋丹對我來說是多麼重要的榜樣。
我反而想關注丹一篇較少被引用的論文,不是一篇實證性的論文,而是一篇1992年題為“獨奏實驗的過早消亡”的簡短評論文章,這篇文章闡述了丹獨特的才華。丹寫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11歲時就形成了我的第一個心理學理論。由於我無意中捲入了許多年輕時的錯誤和混亂,我決定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笨手笨腳的人,另一種是指指點點的人。你看,笨手笨腳的人一生都在嘗試做事。他們只是笨手笨腳地摸索,但他們很享受這個過程,並以某種方式完成了一些事情。相反,指指點點的人只做一件事:他們指出笨手笨腳的人的錯誤。自然而然地,這導致了笨手笨腳的人的羞辱,以及指指點點的人的傲慢和屈尊。指指點點的人自己什麼都不做,但他們肯定知道什麼時候笨手笨腳的人犯了錯,他們會如此廣泛和熱情地宣佈,以至於典型的笨手笨腳的人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因羞愧而癱瘓。
當然,我把自己歸類為笨手笨腳的人,當我在青春期笨手笨腳地摸索,並被同齡人和上級大量指點時,我從這個理論中得到了一些安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個體差異的問題,而是人們可以在笨手笨腳和指指點點的“模式”之間來回移動,從而在適當的情況下承擔這兩種狀態中的任何一種。
令我驚訝的是,除了丹在11歲時就能提出有史以來最優雅的心理學理論之一之外,它還完美地描述了科學發現的兩種主要模式——用威廉·詹姆斯的話來說,“我們必須知道真理”和“我們必須避免錯誤”。比識別出這種區別更重要的是,丹將笨手笨腳與指指點點置於同等地位,作為一種有效的科學追求模式。鑑於科學往往被模式化為一種僵化的領域,一種具有既定方法,受法律和真理約束的領域,丹批判性地指出,僅僅追求真理,好奇心,對於產生科學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
丹擅長好奇心。他之所以如此有趣,是因為他如此感興趣。他對他人的行為方式、大腦的運作方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興趣。丹的許多工作似乎都是基於他對這些過程的日常觀察的直覺。他讓心理學看起來很容易,就像許多認為心理學是“向我們展示祖母本可以告訴我們的事情”的局外人所認為的那樣。然而,丹的工作從來不是簡單的。這是因為丹和其他人之間存在差異。丹的直覺既令人驚訝,又通常是正確的。我們其他人通常的直覺要麼是遲鈍的、不正確的,要麼兩者兼而有之。永遠不會有另一個像丹這樣的笨手笨腳的人了,我們將深切地懷念他。
圖片來自丹尼爾·韋格納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