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意義即是感受不朽

想象一下,當我們的祖先第一次開始仰望星空,質疑他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時。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是孤獨的嗎?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想象一下,當我們的祖先第一次開始仰望星空,質疑他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時。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是孤獨的嗎?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很難確定我們何時成為一個痴迷於存在問題的物種。我們可以大致確定人類何時開始在洞穴牆壁上繪製神奇的生物,或者小心翼翼地裝飾性地埋葬死者。但我們的祖先何時開始真正像我們一樣行事,仍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然而,我們確實知道的是,在大約數萬年甚至十萬年前或更久以前的某個時候,人們開始超越身體的基本日常需求,轉而關注靈魂的問題。

自從我們這個物種第一次開始思考如此沉重的問題以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現在可以將火箭送入外太空,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在全球範圍內近乎即時地傳輸資訊(儘管我們仍然需要我們被承諾的飛行汽車)。然而,儘管我們的世界在技術上已經變得如此先進,我們仍然受到早期人類所困擾的基本存在疑問的困擾。我們想知道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們努力保持我們生活有意義的信念。我們執著地希望我們不僅僅是我們生物組成部分的總和,我們將為世界做出超越我們死亡的貢獻。簡而言之,人類長期以來一直是,並且可能永遠都是存在主義的動物——一個尋求持久意義的物種。

我們的存在生活一直讓哲學家和神學家著迷。但現在科學家們也加入了這場爭論,使用實證方法來提出曾經被認為對他們來說是禁區的問題。具體來說,實證心理學家正在探索諸如以下問題:人們為什麼尋求意義?是什麼讓生活變得有意義?以及發現(或未發現)意義的精神和身體健康後果是什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什麼意義如此重要?
我的狗似乎並沒有思考它的人生目標,而且它看起來也相對適應良好。那麼,為什麼人類渴望將他們的生活視為有意義的呢?

一種已經受到大量科學關注的解釋與人類對自我和死亡的意識有關。根據恐怖管理理論,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突出理論,人類像所有其他動物一樣,都在努力生存。我們的身體由維持我們生命的系統組成。作為有意識的生物,我們有意識地努力避免死亡。我們有生存的動力。然而,與其他動物不同,人類足夠聰明,可以意識到死亡是必然的。也就是說,我們獨特地意識到我們必死的本性。我們明白,儘管我們盡最大努力活下去,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恐怖管理理論認為,生存願望與死亡意識的並存有可能引起大量的焦慮或恐懼,人類需要以某種方式管理這種恐懼。如果我們生活在對死亡的持續恐懼中,我們就不會成為一個非常有生產力的物種。因此,根據該理論,人們尋求一種持久的意義感,使他們感覺不僅僅是必死的。

換句話說,人們知道他們的生命是短暫的,所以我們努力成為超越生物存在的一部分。這種超越死亡的感覺可以來自生育子女、創作將留下持久遺產的作品、投資於一個比任何個人成員的生命都長久的團體或組織等等。當然,宗教是一種特別強大的意義創造工具,因為大多數宗教信仰都明確地為人類提供了超越死亡的手段。

研究支援恐怖管理理論。具體而言,研究發現,當人們接觸到讓他們想起自己必死的刺激時,他們會更多地投入到提供意義和死亡超越感的社會和文化身份中。例如,讓人們思考死亡會增加他們生育子女的願望、愛國主義程度、宗教信仰和對浪漫伴侶的承諾。簡而言之,提高對死亡的意識會提高尋找和儲存超越意義的努力。

同樣,意義可以減輕死亡意識的威脅。例如,研究表明,讓人們思考死亡會增加對死亡的恐懼。然而,這種效應僅在那些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有意義的人中觀察到。那些有意義的人對他們必死的事實並不那麼恐懼。

實際上,人們需要意義可能有很多原因。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是人們努力感受自己的生活是有目的和有意義的強大驅動力。人們希望不僅僅是死後永遠消失的凡人。感受到意義就是感覺到你留下了持久的印記,一種將超越你死亡的貢獻。感受到意義就是感受不朽。

存在安全感有很多實際好處,因為研究已經確定了意義有助於身心健康的許多方式。請考慮以下示例。

意義幫助人們應對生活挑戰:生病或不得不面對重大的生活挑戰,如失業或失去親人,對每個人來說都很困難。然而,研究表明,那些報告說自己的人生有強烈的意義感的人,能夠更好地應對這些精神和身體上的艱鉅經歷。意義可以給人們提供克服許多生活障礙所需的內在力量。意義激發動力。它使人們想要在生活中積極前進。

意義降低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許多研究表明,那些相信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和目標的人,不太可能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也不太可能從事酗酒等問題行為。並且研究表明,當人們確實患有精神疾病時,找到意義可以提高治療干預的有效性。意義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應對生活中的困難,還可以促進心理健康。

意義有助於成功老齡化:大量研究已經確立了人生意義與老年人生活質量之間的密切聯絡。那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意義的老年人,比那些認為自己的生活幾乎或根本沒有意義的老年人,身心更健康。人生意義也與老年人對死亡的恐懼減少有關。

意義降低死亡風險:新興研究進一步強調了意義的重要性,揭示了那些報告說自己的人生有強烈目標感的人壽命更長。事實上,在所有成年年齡組中,目標都與死亡率相關。即使在年輕人中,你的目標感越強,你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
這只是關於意義心理學的不斷增長的科學文獻中的一小部分。歷史上,存在心理學被認為是“嚴肅”的實證心理學家應該避免的話題。它太過於溫情脈脈。這種觀點之所以突出,部分原因是心理學領域正在拼命努力爭取成為一門合法的科學,並擺脫其作為一門學科的通俗聲譽,這門學科更多的是關於解讀夢境和破譯人們思想的隱藏意義,而不是系統的科學研究和經驗衍生的治療干預。但隨著該領域作為一門以科學為基礎的企業不斷發展和壯大,研究人員開始更自在地使用科學工具來探索關於我們存在本質的基本問題。人類是意義創造的動物,科學家們現在才剛剛開始充分理解意義動機對於適應性功能的重要性。

克萊·勞特利奇博士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也是北達科他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是實驗存在心理學領域的領先專家。他定期在頂級心理學期刊上發表著作,最近與人合編了一本關於人生意義的科學研究的書籍,並撰寫了《懷舊:一種心理資源》一書。他的作品曾被《紐約時報》《紐約客》、NPR、BBC、CNN、CBC、ABC 新聞、《男士健康》《女士健康》《時尚》專題報道。他還經常擔任國內和國際廣播節目的專家嘉賓。《紐約客》。勞特利奇博士為《今日心理學》撰寫了一個受歡迎的線上專欄“超越凡人”,曾擔任《大眾科學》的客座博主,並經常擔任國內和國際廣播節目的客座專家。您可以在 Twitter 上關注他:https://twitter.com/clayroutledge

更多作者:克萊·勞特利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