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當今世界中塑造我們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7世紀末,一位名叫約翰內斯·霍費爾的瑞士醫生創造了“懷舊”一詞,用來描述他認為瑞士僱傭兵在遠離家鄉的戰爭中所患的一種獨特的腦部疾病。快進三百多年到今天,懷舊無處不在。老電影系列被複活和重啟,代表任何特定世代“經典”的歌曲和專輯被重新制作和重新發行,老電子遊戲被賦予高畫質畫質並重新出售。全國各地的社群和民間組織都會舉辦復古主題的娛樂活動(例如,老爺車展、懷舊舞會),許多社交媒體網站之所以興旺發達,部分原因在於人們渴望透過與老朋友敘舊來重返過去。這些只是人類對逝去歲月情有獨鍾的幾個例子。但為什麼過去如此誘人?我們又如何調和歷史上將懷舊視為疾病的觀點與這種渴望在精神上穿越到過去的普遍性這一事實?懷舊病現在是否已經蔓延開來,導致各種身心健康問題?或者霍費爾(以及此後許多學者和從業者)將懷舊概念化為疾病是錯誤的嗎?近十年來,我的同事和我一直在努力回答這些以及其他關於懷舊的未解之謎。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解決以下問題:懷舊體驗的特徵是什麼,它對人們有什麼影響(積極或消極),以及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變得懷舊。我們現在已經進行了數十項實驗室實驗和調查,並且有一定把握地對這種古老的情感提供一種新的視角。懷舊體驗的特徵是什麼?查閱詞典,你會發現對懷舊的定義相當籠統,即“對過去的感傷的思念或渴望”。但是,懷舊意味著什麼?我的同事和我透過讓參與者詳細描述一次懷舊經歷來探索這個問題。然後,經過培訓的編碼員分析了這些懷舊敘事。從這些編碼敘事的結果表明,懷舊的回憶往往集中在具有重大意義或個人意義的生活事件上,這些事件突出地展示了親近的人(例如,朋友、家人、浪漫伴侶)。與親人一起的家庭度假、與朋友的公路旅行、婚禮、畢業典禮、生日派對和節日聚會都是人們在懷舊時重溫的珍貴經歷的例子。此外,當對與情緒相關的詞語進行編碼時,結果表明,使用積極情緒相關的詞語的頻率遠高於消極情緒相關的詞語。懷舊的回憶是快樂的回憶。懷舊對人們有什麼影響?考慮到懷舊的內容,很難將懷舊想象成一種疾病。霍費爾認為,懷舊會導致焦慮、失眠、心律不齊和飲食失調等症狀。而且,霍費爾並不是唯一認為懷舊是一種會導致許多問題的疾病的人。事實上,直到20世紀後期,懷舊都被視為一種醫學疾病或精神疾病。然而,過去對懷舊的研究大多是非科學的。也就是說,沒有進行對照研究來確定懷舊的影響。我的同事和我認為現在是時候將懷舊置於實證顯微鏡下,因此開始進行實驗室實驗,在實驗中,我們系統地將懷舊體驗與其他思維模式進行對比,以確定其真實後果。一旦我們開始進行實驗研究,懷舊就看起來像是一種被救贖的情感。簡而言之,我們發現懷舊對人們沒有任何負面影響,但確實會產生許多心理益處。為了說明這一點,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典型的懷舊實驗。參與者到達實驗室,並被告知他們將要完成一項關於態度和情緒的調查。然後,他們完成一些問卷作為研究的一部分。關鍵的是,一些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懷舊組,而另一些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對照組。懷舊組的參與者會獲得懷舊的字典定義,被要求花幾分鐘時間思考一次懷舊經歷,並被指示簡要描述這次經歷。對照組的參與者被要求思考和描述不同的(非懷舊的)經歷。對照組中使用的具體經歷因研究而異。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對照組的參與者被要求描述過去一週的普通經歷。此外,不同的研究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來誘導懷舊。例如,在一些研究中,音樂被用來增強懷舊感。在懷舊或對照條件之後,所有參與者都會完成一系列問卷,以評估懷舊的影響。這些問卷通常評估與心理健康和福祉相關的狀態。以下是這些研究的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懷舊不會增加負面情緒,但會增加正面情緒。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懷舊體驗往往被認為是積極的,而懷舊的這一特點似乎會轉化為實際情緒。當在實驗室中誘導懷舊時,它會使人們心情愉快。換句話說,思考過去珍貴的經歷會使人們在當下感到良好。與對照組相比,懷舊會提高自尊以及對生活意義的感知。透過讓人們重溫珍貴的生活經歷,懷舊可以增強積極的自我評價,並促進生活充滿意義和目標的感覺。與對照組相比,懷舊會提高社會聯絡的感知。同樣,正如之前提到的,懷舊體驗往往具有高度的社會性。其結果是,懷舊使人們感覺與他人更親近。懷舊提醒人們,他們被親近的人愛著和重視著。這些只是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的懷舊的心理益處的幾個例子。其他最近的研究進一步表明,懷舊可以減輕壓力,使人們感到精力充沛、充滿靈感,並對未來充滿樂觀。所有這些研究的關鍵在於,懷舊對人們有好處。與過去的斷言相反,懷舊不會傷害人們;它有益於心理健康和福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變得懷舊?霍費爾認為,懷舊是由動物精神透過中腦纖維的持續振動引起的。另一些人則認為,懷舊是由於阿爾卑斯山脈不停的牛鈴聲對鼓膜和大腦造成的損害所致。儘管我們發現這些解釋相當富有想象力,但毫不奇怪,我的同事和我認為有必要對懷舊的原因進行一番新的審視。作為起點,我們要求參與者指出哪些情況或經歷往往會使他們感到懷舊。社互動動(例如,與老朋友聚會)、感官輸入(例如,氣味、音樂)和有形物體(例如,舊照片)通常會激發懷舊感。然而,負面情緒是人們報告的最常見的懷舊原因,而在這一大類中,孤獨感是最常被列出的獨立的負面情緒。這些發現表明,懷舊是由可以被描述為心理威脅的感覺觸發的。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我的同事和我再次轉向實驗方法,以進一步檢驗懷舊的原因。特別是,我們認為負面情緒、孤獨感和毫無意義的感覺是懷舊的有力觸發因素。我們這樣推斷的原因在於懷舊所起到的心理功能。也就是說,正如之前討論的那樣,懷舊會增加正面情緒、對意義的感知以及與他人的聯絡感。因此,如果正面情緒受到威脅、生活意義感被削弱或社會聯絡感受到損害,人們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轉向懷舊。我們進行的實驗支援了這些提議。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被隨機分配閱讀三篇新聞文章中的一篇,這些文章被選擇用來誘導積極情緒、負面情緒或沒有情緒。然後,所有參與者都完成了一份問卷,評估他們當時感到有多懷舊。閱讀負面情緒誘導文章的參與者報告說,他們比閱讀積極或中性情緒誘導文章的參與者感到更懷舊。在另一項研究中,一些參與者被分配到一個讓他們感到孤獨的條件下。具體來說,他們完成了一份人格問卷,然後收到了虛假的反饋,表明他們在經過驗證的孤獨感測量中得分很高。對照組的參與者收到的反饋表明他們孤獨感不高。同樣,所有參與者都完成了一項懷舊感測量。孤獨組的參與者報告說,他們比對照組的參與者明顯更懷舊。在另一項研究中,一些參與者閱讀了一篇關於人類生命在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哲學文章(對感知到的意義的威脅),而另一些參與者則閱讀了一篇與意義感知沒有直接聯絡的哲學文章。同樣,然後測量了懷舊感。處於意義威脅條件下的參與者報告說,他們比對照組的參與者明顯更懷舊。簡而言之,引發負面情緒、孤獨感和無意義感的情況會導致人們變得懷舊。過去擁有光明的未來 上面,我描述了社會心理學領域最近對懷舊的內容、功能和觸發因素進行的許多研究中的幾個例子。儘管已經過了幾百年,但由於人們對這種古老情感的重新興趣以及一種更科學的研究方法,懷舊正在進行概念上的改造。懷舊不是一種疾病或精神疾病。相反,它是一種心理資源,人們利用它來對抗負面情緒和脆弱感。懷舊使人們能夠利用過去的經歷來幫助應對當前的挑戰。當前的研究正在進一步探索懷舊促進心理健康的多種方式。看來懷舊擁有光明的未來。圖片:作者看著法戈劇院歷史照片,攝影師:珍妮·勞特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