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節假日季更多的是都市傳說而非實際情況,並非自殺事件發生率最高的時期。儘管自殺是最可預防的死亡型別,平均每天有 3,000 人死於自殺——但實際上十一月和十二月的自殺率最低。自殺死亡率最高的時期發生在春季[i]。
電影《生活多美好》在節假日期間往往會大量播放。雖然主角喬治·貝利在聖誕節時考慮自殺,但他的故事更多的是不合潮流而非順應潮流。喬治·貝利在電影結尾意識到的是社會聯絡、家庭和愛的意義。根據研究,正是這些因素幫助許多抑鬱症患者在這個時期避免自殺[ii]。節假日期間增加的情感和社會支援暫時消減了許多患有抑鬱症的兒童和成人的絕望和痛苦感。然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和公眾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抑鬱平靜期”可能會持續整個冬季,但到了春天可能會導致“精力充沛的絕望”[iii]。
春季是自殺風險升高期的模式早已為人所知。社會學家埃米爾·涂爾幹在 1897 年首次觀察到這一現象[iv],他描述了歐洲的自殺事件“在氣候宜人的季節達到頂峰,那時大自然最令人愉悅,氣溫也更溫和”。許多當代研究都將氣候與自殺動態聯絡起來。例如,資料指向維生素 D[v]、褪黑激素[vi]、溫暖的氣溫[vii]、充足的陽光[viii]、炎症、過敏原和病毒[ix],這些都可能引發精力充沛的絕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甚至加本內施的破碎的承諾效應[x],這種心理學理論認為,當現實不符合提高的期望時,絕望就會讓位於焦慮,也遵循這種氣候模式。當冬天融化成春天時,人們對復甦抱有希望,如果希望落空,可能會引發躁動和絕望。
抑鬱症支援的 5 個技巧
今年節假日期間最重要的是,醫療專業人員和公眾要了解抑鬱症、自殺傾向並提供支援。
識別高危人群: 抑鬱症高危人群是可能遭受重大損失或疾病的兒童和成人;有身體、性或情感虐待史;經歷過酗酒或吸毒;社交孤立或經歷過創傷事件、經濟困難和/或學業失敗。有情緒障礙家族史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
瞭解自殺預警訊號 雖然自殺死亡人數在春季達到頂峰,但今年節假日期間仍會有人死於自殺。請記住自殺傾向的預警訊號,包括:安排後事、贈送物品、酗酒和吸毒增加、對未來沒有希望、專注於死亡、以前有過自殺企圖、道別、尋找致命手段、自毀行為、突然的平靜感、談論自殺、與他人疏遠。
為支援鋪平道路: 醫療專業人員、媒體和有關的家人/朋友應建立一個開放且無偏見的論壇,以討論節假日期間的抑鬱症和自殺死亡風險。鼓勵家人、朋友和同事經常定期地探望那些抑鬱、孤獨、生病、年老、足不出戶或殘疾的人。這可能是一條最重要的生命線。
外展: 醫療專業人員和媒體應以科學而非聳人聽聞的方式對待節假日抑鬱症和自殺干預措施。報告事實、消除偏見和宣傳資源(如國家精神疾病聯盟熱線 (800) 950-NAMI (6264);國家預防自殺生命線 800-273-TALK 或 800 SUICIDE)應成為主要目標。
準備好安全計劃。如果抑鬱症惡化為自殺念頭,醫療專業人員和家庭成員應制定安全計劃。這包括知道要致電哪些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必要時要使用哪些醫院;要請求哪些家人和朋友的幫助;準備好共享的藥物或治療檔案,並確切瞭解此過程將如何展開。
自殺對於任何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來說都是一項重大風險,但對於患有抑鬱症的兒童和成人來說,風險成倍增加[xi]。儘管自殺是最可預防的死亡型別,但每年仍有超過一百萬人死於自殺——超過了全球因事故、戰爭和兇殺造成的死亡人數的總和。現在是我們透過加強檢測、診斷、干預和富有同情心的理解來降低這一統計數字的時候了。
[ii] Ajdacic-Gross V.; Bopp M. 等人 (2010)。 自殺的季節性——對解釋異質現象的新概念的綜述和探索。 社會科學醫學, 71:657-666。
[iii] Sher, L. (2004)。 天氣、氣候和自殺傾向。 精神病學學報斯堪的納維亞分刊, 109:319。
[iv] 涂爾幹, E. (1897)。 自殺論:社會學研究。 巴黎:阿爾坎。
[v] Tariq, M.M. 等人 (2011)。 維生素 D:在降低自殺風險中的潛在作用? 國際醫學健康雜誌, 23(3):157-165。
[vi] Havaki-Kontaxi, B.J. 等人 (2010)。 季節性、自殺傾向和褪黑激素。 精神病學, 21(4):324-331。
[vii] Preti, A.、Lentini, G. 和 Maugeri, M. (2007)。 全球變暖可能與自殺風險增加有關:來自義大利的資料,1974-2003 年。 情感障礙雜誌, 102:19-25。
[viii] Thorson, J. A. 和 Kasworm, C. (1984)。 陽光和自殺:氣候對行為的可能影響。 死亡教育 8:125-136。
[ix] Okusaga, O. 等人 (2011)。 流感和冠狀病毒血清陽性與情緒障礙史和自殺企圖的關聯。 情感障礙雜誌, 130(1-2):220-225。
[x] Gabennesch, H. (1988)。 當承諾失敗時:自殺時間波動的理論。 社會力量, 67:129-145。
[xi] Serani, D. (2011)。 與抑鬱症共處。 蘭納姆:羅曼 & 小菲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