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烏鴉在棉花糖測試中表現出色

四個零食比兩個更好嗎?如果你是一隻挑選心儀零食的烏鴉,答案是否定的。當烏鴉和渡鴉看到更好的零食即將到來時,它們會剋制住不立即吞食手中的小零食,耐心等待一會兒。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四個零食比兩個更好嗎?如果你是一隻挑選心儀零食的烏鴉,答案是否定的。

當烏鴉和渡鴉看到更好的零食即將到來時,它們會剋制住不立即吞食手中的小零食,耐心等待一會兒。但只有當未來的零食是它們更喜歡的東西,而不是僅僅是更多相同的食物時,它們才會表現出剋制。

這些新結果發表在2014年4月刊的《動物行為學》雜誌上,表明這些鳥類不僅能夠控制自己的衝動,而且還能選擇何時屈服於誘惑。這些實驗模仿了經典測試,在測試中,孩子們和成年人被單獨留在放有棉花糖的房間裡,並被承諾如果他們不咬棉花糖,就會得到更好的零食。像許多孩子和成年人一樣,烏鴉和渡鴉也等待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測試這些鳥的耐心,研究人員首先了解了它們最喜歡的食物。他們給鴉科動物——七隻烏鴉和五隻渡鴉——提供了麵包屑、葡萄、香腸或炸豬油渣以及其他零食,並記錄了每隻鳥的偏好。在隨後的一系列測試中,每隻鳥都被提供了一種食物。在幾秒鐘到十分鐘的延遲後,它們可以用它換取它們更喜歡的零食(香腸和炸豬油渣在所有鳥類的名單中都名列前茅),或者將其退回以獲得更多相同的零食。

在第二種安排中,鳥類觀察科學家以固定的間隔提供額外的零食。如果它們等待實驗結束,它們將收到四塊食物。但它們可以在任何時候拿走並離開,如果它們選擇這樣做,實驗人員就會停止發放零食。

當等待用零食換取更美味的食物時,鳥類只選擇對更高質量的食物保持耐心。一隻拿著麵包的鳥會等待換取一塊香腸,但不會等待換取第二塊麵包。然而,在等待零食堆積起來的過程中,如果鴉科動物已經拿著珍貴的零食,它們就不會為了更多而停留。

早期對鴿子、雞和灰鸚鵡的實驗表明,鳥類可能沒有耐心。最近,研究表明鴉科動物有自控能力,因此研究人員對烏鴉和渡鴉的這些結果並不感到驚訝。但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鳥類在某些測試中等待了長達十分鐘。

德國哥廷根大學的研究生、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弗裡德里克·希勒曼說:“這些烏鴉是定期餵養的。 “它們通常不必為了食物而工作,但它們仍然願意等待,而且是自願的——不是因為它們餓了。”

之前關於衝動家禽的研究測試了鴿子和鸚鵡、鳳頭鸚鵡和雞,但它們通常評估的是對更高數量或質量的零食的自控能力——而不是兩者兼而有之。

希勒曼說:“希望我們的研究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她希望未來的工作也能測試靈長類動物在這兩種任務上的表現,看看它們是否表現出相似的偏好。

衝動有時是有好處的。等待是困難的,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野外,這可能也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選擇。動物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失去獎勵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鳥類等待太久,食物可能會走掉或飛走,而等待的烏鴉也容易成為掠食者的獵物。

但自控對烏鴉和渡鴉等社會性動物來說是有好處的,它們可能會因分享而受益。它也可能隨著鳥類評估情況和選擇對一系列約束的最佳反應的能力增強而進化出來。

劍橋大學認知心理學研究員詹姆斯·湯姆說:“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 “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比較點,可以開始研究動物如何做出這些選擇的機制——正在發生的心理過程是什麼。”

這項研究中的所有鳥類要麼是在動物園繁殖的,要麼是受傷或被遺棄的雛鳥,由人工餵養長大。希勒曼說,野外的鳥類無法進行此類需要與人類互動的研究。但這不太可能意味著這些鴉科動物表現出的耐心僅僅是因為它們生活在圈養環境中。

湯姆說:“根據我的經驗,鴉科動物會為了喜歡的食物而付出很多努力。” “如果野外的鳥類也願意為高價值食物而不是低價值食物而努力工作,我不會感到驚訝。”

希勒曼的合作作者目前正計劃測試西班牙北部大型合作烏鴉群在這些任務中的表現。

希勒曼說:“長期以來,烏鴉和渡鴉一直被視為害蟲物種,但如果人們看到這些鳥類具有我們通常認為主要是人類才有的能力,那就太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