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早晨也沒關係——你的記憶可能也不喜歡

睡眠、晝夜節律和時間型如何影響你的記憶能力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在最佳狀態的時候。對我來說,上午10點之前以及下午2點到4點之間,我的大腦似乎就是不能正常運轉。我費力地想出名字,努力保持思路連貫,我的口才也降到了八歲兒童的水平。

為了把這歸咎於我的大腦,而不是我的動力,我聯絡了一位睡眠和晝夜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安德烈婭·斯密特,一位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與約翰·麥克唐納拉爾夫·米斯特爾伯格教授一起工作的博士生,很樂意幫助我找到藉口來解釋為什麼我的記憶力在一天中的某些時候如此不可靠。

你的時間型很重要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人類有每日生物節律,稱為晝夜節律,它影響著我們所做的幾乎一切。它們告訴我們的身體何時進食和睡眠,並且決定了我們記住事物的能力。斯密特說:“時間型,即某人在多大程度上是“早起鳥”還是“夜貓子”,是晝夜節律的一種表現。”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斯密特使用腦電圖(一種腦部掃描)來研究時間型和記憶之間的相互作用。“在一天中的多個時間測試極端時間型,使我們能夠比較早起鳥和夜貓子之間的注意力能力和視覺短期記憶。與下午相比,夜貓子在早上更難抑制分散注意力的視覺資訊,並且視覺短期記憶也更差,”她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晝夜節律甚至在大腦內處理的早期階段也會與記憶相互作用。”

作為一個自我認定的夜貓子,這正是我想聽到的。當有人下次問我為什麼工作效率不高時;我可以說是我的大腦難以抑制分散注意力的資訊,而不是我懶惰。

為什麼你需要睡更多

除了是個夜貓子之外,我還需要大量的睡眠。我打盹就像它要過時一樣,如果不用鬧鐘,我可以輕鬆地把一夜的睡眠變成穩定的12小時夢境馬拉松。

幸運的是,斯密特在這裡也可以幫我找到藉口;“研究可靠地表明,記憶表現最好是在睡眠之後,而睡眠不足會破壞資訊向長期記憶的轉移。”這種資訊向長期記憶的轉移過程稱為記憶鞏固(我在我的書中詳細討論了這一過程)。

斯密特說,這意味著那些特別需要記住考試或演示資訊的人“如果他們睡個好覺,就會保留更多資訊。” 她說,這尤其適用於青少年,並認為“學校的開始時間對於青少年(他們更有可能是夜貓子)來說太早了,這對他們的學習成績產生了負面影響。”

作為對睡眠的額外讚揚,斯密特說:“睡眠對於清除大腦中的廢物也很重要,包括那些積累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蛋白質。”

因為睡懶覺而被嘲笑?只需說類似這樣的話:“我不是睡過頭了。我鞏固了記憶,優化了我的大腦以進行這次演示,並清除了大腦中的額外廢物,從而防止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今天早上做了什麼?”

小心大的作息時間變化

但是,請注意睡眠時間表的巨大變化。斯密特說,作息時間的紊亂是個壞訊息。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會經歷一些作息時間的微小變化,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比平時早起,但我們需要擔心的是作息時間的巨大變化。

例如長途旅行或輪班工作造成的作息時間變化。“研究表明,晝夜節律紊亂(如時差)會加速記憶喪失。人們發現慢性時差會減少細胞增殖和神經發生(新腦細胞的產生),並導致比時差本身持續時間更長的逆行性失憶等記憶缺陷。”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世界旅行者,只要確保你獲得足夠的睡眠,並儘量不要一次或太頻繁地改變睡眠時間表太多個小時。

像斯密特這樣的研究不僅有價值,可以嚇唬我們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而且還可以讓我們最佳化我們的大腦。瞭解我們的時間型可以讓我們利用我們被程式設計為最有效率的一天中的時間,並在我們需要在次優時間執行時鼓勵我們克服我們的限制(咖啡!)。

瞭解時間型和睡眠在記憶形成中的作用,還可以讓我們培養對自我和他人的同情心。你不喜歡早晨是沒關係的。如果可能,請嘗試將更多耗費腦力的工作轉移到你認為大腦會處於最佳狀態的一天中的時間。你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樂趣會感謝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