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他們說,我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迷失於情感、非理性和對現實的把握減弱的世界。謊言不會使我們震驚,知識也不會使我們印象深刻。我們正處於後真相、後事實的時代。但是,這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我是一個事實相對主義者。我早在去年就放棄了事實和“真相”的概念。我寫了一本關於科學的書,《記憶錯覺》,幾乎沒有提到事實和真相這兩個詞。為什麼?因為就像聖誕老人和獨角獸一樣,事實實際上並不存在。至少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
我們認為事實是無可辯駁的真理。根據牛津詞典,事實是“已知或被證明為真實的事物。” 那麼,證明從何而來?科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好吧,讓我告訴你一個關於科學的秘密:科學家不會證明任何事情。我們所做的是收集支援或不支援我們預測的證據。有時我們會用有意義的不同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做事情,然後我們得到相同的結果,然後我們將這些發現稱為事實。並且,當我們有大量重複和變化都說明同一件事時,我們會談論理論或定律。比如進化。或者重力。但是,我們從未證明過任何事情。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科學方法非常棒。它在獲得能夠幫助我們延長壽命、最佳化產出和理解我們自己大腦的答案方面是無與倫比的。
科學家們慢慢地打破了我們有偏見的人類感知所創造的幻覺,揭示了宇宙的真實面貌。在逐步的進展中,每項研究都為我們的理解增加了一點點洞察力。
雖然科學的魔力應該讓我們興奮得閃閃發光,但我們仍然可以辯稱,有史以來進行的每一項科學實驗的發現都是錯誤的,幾乎是必然的。它們只是比之前的研究更正確(希望如此)。
這就是科學的美妙之處。它本質上是自我批評和自我糾正的。現狀永遠不夠好。科學家們總是想知道更多。而且,他們很幸運,總有更多的事情要了解。
你只需要回顧歷史,看看事實的不同迭代,就會發現這個洞察力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心臟是智慧的所在地,並認為大腦是它的冷卻機制。當然,現在看來這很荒謬,但是過一段時間,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一些事實也會顯得同樣資訊不足。
我們的理解總是可以改進的。即使它是錯誤的,也不會使之前的見解變壞,它通常是將我們的見解帶到今天的必要中間步驟。
所以,社會處於後事即時代是可以的。事實是如此上個世紀的事情。
但是,讓我們將鼓勵彼此尋找可重複且可證偽的證據來支援我們的觀點,並邏輯地論證我們的立場,作為我們社會的工作。在此過程中,請停止使用“因為,科學”來證明你的論點,並使用“事實”作為你陳述的序言。這些只是“因為我說了算”的成年版。我們需要互相提醒保持警惕,並實際支援我們的主張。
知識就像薛定諤的貓。同時是現實和錯覺。真相和謊言。科學家的作用是慢慢地打破盒子,傾聽它,研究它,所以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見解是死的還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