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如何影響大腦?

神經科學能否為在低收入家庭中掙扎成長的兒童提供獨特的見解?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貧困中長大可能會阻礙兒童的成就並影響人生軌跡。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已經廣泛記錄了這些差異,但神經科學家是否可以透過研究嬰幼兒的大腦來更全面地瞭解貧困的影響?如果神經科學研究可以透過觀察大腦內部來確定差異的根源,我們或許能夠對減少這些差異的干預措施獲得獨特的視角。

10月18日,在芝加哥舉行的神經科學學會年度會議上,一組頂尖專家舉行了一次圓桌討論,討論如何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其目的是記錄貧困對大腦的影響,並提供循證干預措施以推動積極的政策變革。但即使是定義問題也具有挑戰性,因為大多數研究只顯示了大腦結構和貧困之間的相關性。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娜塔莉·弘美·布里託(Natalie Hiromi Brito)的研究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詳細介紹,她提供了證據表明,在低收入家庭中長大的兒童的大腦表面積較小,認知能力減弱。但是,尚不清楚認知技能和大腦結構的這些差異是否直接來自於生活在貧困中。布里託建議,一項向經濟困難的父母提供收入補貼的計劃,可以為額外的收入是否對嬰幼兒的認知結果產生積極影響提供更明確的答案。
 
貧困兒童常常面臨語言和選擇性注意技能的缺陷,選擇性注意技能是指能夠排除不必要的干擾並專注於課堂活動的能力。俄勒岡大學的大腦發育實驗室與萊恩縣的“起跑計劃”等當地組織合作,設計了一項計劃,在為期八週的課程中,培養參與家庭的兒童選擇性注意技能、壓力管理技能和育兒技能。一項針對該計劃的隨機對照試驗將研究此干預措施是否比單獨的“起跑計劃”更有效,並且該實驗室目前正在努力在當地教室中實施該計劃。另一種將現實世界適用性引入該研究領域的嘗試是使用計算機模擬來評估某些幫助幼兒的計劃是否有效——這是阿根廷聖馬丁國立大學的塞巴斯蒂安·利皮納(Sebastián Lipina)正在採取的方法。

在衡量觀察大腦內部的潛在好處時,必須權衡暗示來自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兒童的大腦差異在某種程度上是固定不變或不可改變的風險。俄勒岡大學的埃裡克·帕庫拉克(Eric Pakulak)表示,他經常強調,神經可塑性,即大腦在暴露於新體驗時改變的能力,是一把雙刃劍。大腦在發育早期很容易受到貧困等有害影響,但也容易被塑造,在生命的前五年之後沿著一條或另一條發育路徑發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西爾維婭·邦格(Silvia Bunge)表示,目前對出生到五歲年齡段的關注可能會忽略那些在以後的生活中可能受益於幫助的兒童。她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翰·加布裡埃利(John Gabrieli)共同主持了會議。“沒有這些硬性視窗……之後你就無法改變系統,”她說。“只不過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開啟它,才能在年齡增長時開啟大腦的可塑性。” 神經科學監測即使是最年幼的兒童大腦的能力不斷增強,可以幫助理清貧困仍然難以捉摸的影響,並可能導致循證干預措施來改善其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更多關於此主題: 貧困從出生起就縮小大腦

About Princess Ojiaku

Hey there! I'm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in the Neuro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program. I'm also a musician who played in two bands in North Carolina, one called Pink Flag and another called Deals. My personal passions are science, music, and cycling as transportation.

I got into science as a kid while tagging along and watching my mom do experiments in her lab. I found that while I loved science, I didn't want to be alone in an ivory tower, crunching data that few others would understand. I also noticed that many other people thought science was this scary and incomprehensible entity of obscurity. When I realized that there were people working to make science fun and accessible to everyone, I knew that this was exactly what I wanted to do. The two things I find the most immensely interesting and continually impressing are music and neuroscience, so these are the topics that I'll focus on in my blog.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are my second loves, so I might pop in an occasional post on these topics as well. Ultimately I am here to share things that give me wonder. I hope that reading Science with Moxie gives you a bit of that wonder too.

More by Princess Ojiak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