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想象一下
你目睹了一起犯罪。
你接受了採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你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你對你看到的內容進行了陳述。
你認為在稍後的日期,你能夠發現是否有人篡改了你的陳述?或者重寫了其中的部分內容嗎?
這目前在英國是一個熱門話題,最近對“希爾斯堡慘案”的調查和審訊發現,在198 年的一場足球比賽中,有96人被踩踏致死,其中164份證詞被警方蓄意篡改。
加州大學的虛假記憶夢之隊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研究中,直接研究了這種警方不當行為的影響。他們發現,更改的陳述有可能不被提供原始證詞的人注意到,甚至可能發展成一個虛假記憶,從而適應虛假的說法。
為了描述這種效應,研究人員提出了“記憶盲視”這個術語——未能識別我們自己記憶的現象。這個術語的目的是與“選擇盲視”文獻相呼應。選擇盲視是指忘記我們做出的選擇。研究人員想知道“選擇盲視是否會對目擊者的記憶產生持久的影響?”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博士生凱文·科克倫和他的同事進行了兩項實驗。
在第一項研究中,他們向186名參與者展示了一個幻燈片,內容是一名婦女與三個人互動,其中一個人偷了她的錢包。在“目擊”這次扒竊事件15分鐘後,參與者被問及許多問題,這些問題被設計得與警察會問的問題類似。問題包括“小偷的夾克是什麼顏色的?”和“小偷有多高?”
在又過了15分鐘的延遲後,參與者看到了他們對記憶問題的回答。然而,他們的三個回答被隨機更改了。參與者看到這些錯誤資訊,就好像這是他們的實際回答一樣,並被問及後續問題。例如,當看到“小偷的夾克是什麼顏色的?”的答案時,錯誤資訊會表明他們選擇的顏色與他們實際選擇的顏色不同。
然後,在最後延遲15分鐘後,參與者被要求回答他們第一次被問到的相同的記憶訪談。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參與者是否為了與錯誤資訊保持一致而更改了他們的答案。
儘管你可能認為你可以記住你自己的記憶,但這些發現表明,你通常不會。這項研究中的大多數參與者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回答被更改了,許多人在第二次記憶測試中更改了他們的答案,使其與錯誤資訊保持一致。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379名參與者遵循一個非常相似的程式,只是這一次幻燈片顯示一名男子從一輛汽車裡偷走了一臺收音機,並且參與者沒有被問及發生了什麼,而是被要求從照片中識別出小偷。在這項研究中,錯誤資訊告訴參與者,他們在照片中選擇的人與他們最初識別的人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53.7%的參與者在最終的照片中更改了他們的答案,使其與虛假反饋保持一致(在那些沒有正確猜出研究內容的人中)。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很容易接受他們最初選擇的嫌疑人與他們實際選擇的嫌疑人完全不同。
這些結果類似於馬斯特裡赫特大學在2014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該研究也發現,許多目擊者對人臉有記憶盲視,尤其是在延遲48小時後。
似乎我們中的許多人很容易內化虛假的說法,將人為操縱的記憶與原始記憶混淆。我們有時都會患有記憶盲視。
像這樣的發現對於刑事司法系統來說尤其成問題,因為刑事司法系統每天都依賴於記憶陳述的準確性。被誤導的證人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改變他們的陳述。法院應謹慎對待此類證據,特別是當我們知道警方過去曾在諸如希爾斯堡這樣的敏感案件中,故意參與對證人陳述進行“審查和修改”的過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