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在 2015 年發現外星生命嗎?

可能不會,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宇宙中尋找生命之所以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之一是,只需要一次偶然的發現,一次幸運的突破,所有的障礙都將土崩瓦解。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可能不會,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宇宙中尋找生命之所以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之一是,只需要一次偶然的發現,一次幸運的突破,所有的障礙都將土崩瓦解。但是,這場革命將從何而來呢?

也許 2014 年最好的訊息來自好奇號探測器對大氣甲烷尖峰的明顯探測,在前一篇帖子中討論過。現在斷言還為時過早,但這有可能表明火星上存在已滅絕或現存的生命。不幸的是,驗證任何此類說法都具有挑戰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火星(圖片來源:NASA/JPL/Marco Di Lorenzo/Ken Kremer-kenkremer.com)

在實際層面,為了讓探測器進行同位素分析以提供更多線索,它將不得不消耗大量電力和時間,並在其所在位置幸運地再次遇到甲烷激增。在我看來,另一個棘手的部分與我們是否在過度謹慎地解釋此類資料有關。

在過去的 50 年裡,我們從將外星生命想象成幾乎是必然的事情,變成了更加未知、更加珍貴的東西。這種科學上的謹慎系統地降低了我們有意或無意地應用於好奇號甲烷探測等結果的統計權重。我們對任何資料都要求極高的標準,以證明像生命這樣重要的事物的存在。

總的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我們需要小心,不要過於保守,阻礙進步。卡爾·薩根曾說過“非凡的主張需要非凡的證據”——這是一個我們需要堅持的關鍵標準。然而,這確實取決於我們首先認為某件事有多麼非凡,而且我們確實喜歡認為生命非常非凡——即使我們並不真正知道這是否屬實

所以,火星是 2015 年值得關注的物件。

我們還不斷找到理由去訪問像木衛二或土衛二這樣的地方。或者任何可能蘊藏著深邃、黑暗的液態海洋的冰封天體——可能是生命存在的地方。我今年在《天空與望遠鏡》雜誌上詳細寫過這篇文章,但底線是我們已經懷疑,包括木衛三、土衛六,甚至可能還有冥王星或鬩神星在內的天體表面之下,太陽系總共蘊藏著至少 15 倍於地球海洋體積的液態水。

2015 年將是進一步規劃和研究 NASA 的歐羅巴快帆和 ESA 的JUICE等任務的一年。這些旗艦任務將無法明確地尋找生命,但它們可以徹底改變我們對太陽系中最奇特、最有希望的環境的理解。

木衛二(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SETI 研究所)

在系外行星方面,我們可以期待從 NASA 開普勒任務的資料檔案中湧現出更多行星候選者,以及來自其擴充套件的“K2”任務的一些有趣的東西——這是在航天器反作用輪發生故障之後進行的。

擴充套件的開普勒“K2”任務如何工作(圖片來源:NASA Ames/W Stenzel)

未來幾年最重要的系外行星資料將是在我們近鄰宇宙中圍繞涼爽、低質量恆星探測到的潛在宜居世界。這些將成為下一代望遠鏡(如 JWST 和猛獁式地面天文臺)進行生物特徵搜尋的首選目標,這些天文臺將在未來十年內上線。不過,我認為 2015 年值得關注的是“MEarth”專案——一項針對這些世界的創新性地面巡天專案。它不會發現生命,但它可能會發現我們最終會探測到生命的行星。

與研究太陽系中的冰衛星一樣,對彗星和小行星等“原始”天體的持續探索不太可能突然產生生命證據,但它揭示了太陽周圍環境中令人驚歎的豐富歷史。2015 年,令人難以置信的 ESA 羅塞塔任務將繼續進行,彗星 67P/C-G 將環繞其最接近我們恆星的點執行——有望解鎖更多關於彗星成分和古代化學的資訊。

2015 年 2 月,NASA 的黎明號任務將抵達穀神星。這可能是一次令人驚訝且重要的相遇。雖然我們經常將穀神星稱為小行星,但這個標籤並沒有真正開始描述這個天體。穀神星作為一顆矮行星,更像是一顆冰衛星,而不是我們傳統(且現在正在改變)的小行星概念。它的直徑近 600 英里(是土衛二的兩倍大)。它似乎富含水,可能在塵埃覆蓋的表面下有一層厚厚的冰層。它可能有一個非常稀薄的大氣層(或外逸層),並且可能存在活躍的冰火山活動

穀神星 - 黎明號訪問之前(圖片來源:NASA、ESA、J. Parker(西南研究所)、P. Thomas(康奈爾大學)和 L. McFadden(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

但是,突破性的外星生命探測呢?正如幾十年來一直存在的情況一樣,另一種可能性是 SETI 將出現一些有趣的東西。當然,預測這會成功的機率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現在正在進行新的所謂“技術特徵”搜尋:無論是在開普勒龐大資料庫中奇異且無法解釋的特徵——奇怪的恆星食還是閃爍的雷射訊號——還是來自巨大外星結構的異常紅外輝光。正在撒下更大的網,這是一件好事。

總而言之,2015 年肯定將是天體生物學有趣的一年。我也希望我們繼續發展我們如何構建這些努力;作為我們物種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我認為,將這門科學框定為獨立於我們面臨的非常實際的挑戰之外的東西是愚蠢的。我們已經走上這條有意無視的道路太久了。在一個有限的世界裡,宇宙視角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種必需品

地球上現在有超過 70 億人類的心靈。對於其中太多心靈來說,意識是悲慘的、令人心碎的短暫。讓我們透過發現外面還有什麼來恢復我們存在閃光的一些尊嚴,同時也努力將文明重新融入文明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