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一種幽靈般的粒子,甚至對恆星或行星的巨大質量都視而不見,中微子確實能引起轟動。在 1960 年代,它們似乎以預期速率的三分之一從我們太陽核心的核過程中出現,引起了轟動——這就是所謂的太陽中微子“問題”。在 1980 年代,它們似乎可能提供宇宙“暗物質”本質的解決方案——但實際上並沒有,因為它們快速的特性會抹去早期宇宙中太多的小結構,比如星系這些煩惱。一直以來,我們還沒有完全確定它們的實際靜止質量,儘管它一定很小,可能小於電子靜止質量的百萬分之一。
如果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其他地方存在任何可識別的智慧生命,人們只能推測,當他們感到困惑時,他們也會花費大量時間撓他們身體的任何部位。對於由普通物質組成的外星生物來說,中微子不太可能比對我們更容易接近。上週,中微子再次在地球上引起轟動。正如無數的推文、帖子、報告和片段報道的那樣,中微子探測實驗 OPERA 公佈了他們的分析結果,表明高能(17 吉電子伏特,GeV)繆子中微子可能以略微超過自由空間光速約 0.00025%(正負約 0.00006%)的速度穿過 730 公里的地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預計一個(亞光速)中微子的速度到底會有多快?嗯,就像我問網球或高速行駛的火車這個問題一樣,這取決於它的能量。為了方便討論,假設最重的中微子重約 3 eV(相比之下,普通電子的質量約為 510,000 eV),並且它以超相對論速度運動,使其總能量約為 10 吉電子伏特,那麼它的速度將小於光速,僅僅慢 0.00000000000000001 %。有理論提出,中微子可以透過額外的(大的)維度“走捷徑”——被稱為“脫離膜”——預測在相似的粒子能量下,速度可能會與光速相差(甚至超過)高達 0.01%。
如果 OPERA 的結果是正確的,那將指向一些非同尋常的事情。我們從小就被告知,對於物質來說,唯一明智的做法就是永遠不要超過(甚至達到)光速。這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狹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科學中經過最好驗證的理論之一。我在這裡不贅述細節,但對於有質量的物質來說,要超過光速會帶來很多麻煩,其中最重要的是因果關係的最基本概念——無論是在微觀尺度還是宏觀尺度上。因此,至關重要的是要考慮中微子的下一步是什麼?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兩個主要途徑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其他人分析和重新分析 OPERA 的結果,仔細檢查實驗的每個方面,看看是否有一種解釋可以解釋他們的結果,而不需要超光速中微子——這可能是平凡的,也可能是複雜的,甚至可能是出乎意料的。第二種方法是讓某人在其他地方進行另一個實驗,進行相同型別的測量,但完全獨立。
費米實驗室的粒子獵人登場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費米實驗室的粒子獵人再次登場。早在 2007 年,MINOS 實驗就展示了一項非常相似的高能中微子速度測試的有趣結果。與 OPERA 非常相似,MINOS 使用人工中微子束(能量略低,為 3 吉電子伏特),穿過地球上類似的距離——在本例中,從芝加哥郊外到位於明尼蘇達州北部一個廢棄鐵礦 700 米深處的 5.4 千噸探測器,行程 734.2986 公里。四年前,MINOS 合作組織釋出了關於中微子和光之間速度差異的約束,約為 0.005%,不確定度為 0.003%,置信水平為 68%——有利於超光速運動。它沒有像公眾那樣受到同樣的關注,但它肯定在粒子物理學界引起了熱議。
現在看來,MINOS 團隊將回去重新分析他們的資料,以努力降低他們的不確定性水平,並嘗試進行一些新的實驗。這顯然現在至關重要,但這將需要一些時間,至少需要 6 個月的時間進行分析,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實際實驗。所以,好訊息是,對 OPERA 結果的兩個明顯的後續行動似乎正在進行中,壞訊息是,我們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結果。
與此同時,正如備受討論的 1987a 超新星的中微子結果一樣(如果像 OPERA 聲稱的那樣超光速,來自恆星核心坍縮的中微子本應比超新星的光早到大約 4 年,但實際上並沒有),我們可能需要將目光投向自然界。如果萬一像中微子這樣的粒子真的可以超光速旅行,那麼是否有其他宇宙現象會暴露這種行為呢?我們絕對應該保持警惕,最重要的是,儘量不要眨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