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過去幾年,關於我們最遙遠在軌執行的航天器“航海者1號”已經“離開太陽系”(正如我在此處解釋的那樣,它並沒有),現在看來,截至2012年8月,這艘非凡的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了星際介質。星際介質是瀰漫在我們銀河系恆星之間空間的稀薄大氣,與來自太陽幷包圍太陽的稀薄大氣明顯不同。
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Gurnett 等人描述了航海者號上的等離子體波儀器如何在 2012 年底開始接收到的資料與周圍電子的極低密度一致,大約每 13 立方厘米空間中有 1 個電子——這是恆星之間介質的明顯特徵,因為儘管它很稀薄,但仍然比航海者號一直在穿越的所謂日光層鞘密度大得多。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項測量能夠充滿信心地進行,僅僅是因為 2013 年 4 月 9 日太陽發生了一次巨大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並傳播到航海者號所在的位置,並在經過時使周圍的帶電粒子(等離子體)運動起來。這種空靈的脈衝引起了等離子體中的振盪,而這些波的頻率揭示了等離子體的真實密度。
透過檢視早期資料,科學家們意識到,以前也曾觀察到過此類事件,去年 11 月和 10 月也觀察到了類似的振盪。向後推斷表明,環境變化發生在 2012 年 8 月 25 日左右。
這些測量很難進行,但似乎我們人類最終還是將腳趾伸入了瀰漫在我們銀河系中的星際物質的浩瀚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