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自從我們用肉眼觀察月球,用最早的望遠鏡凝視火星以來,人類一直在繪製其他世界的地圖。但這可能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對於那些非常遙遠,且被濃厚大氣層籠罩的地方來說尤其如此。
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於1655年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現,儘管直到1847年才獲得現在的名字,這要歸功於約翰·赫歇爾建議使用希臘神話中前奧林匹斯山諸神的名字,他們的名字統稱為泰坦。
但是由於其濃厚的光學不透明的大氣層,土衛六一直難以進行更細緻的觀測,直到卡西尼號任務於2004年抵達土星周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現在,透過結合卡西尼號的雲層穿透雷達測繪及其對土衛六的紅外成像,行星科學家構建了我們目前關於這個寒冷衛星表面形態的最佳地圖,以及整個表面相應的地質特徵。這幅令人驚歎的地圖顯示在本帖頂部和下方,並附有主要地表地形型別的圖例。
儘管卡西尼號的雷達並未探測到土衛六的全部表面,但研究人員能夠從雷達和紅外覆蓋區域推斷,以對在表面各處發現的地質“單元”型別進行分類。這些單元包括廣闊的平坦區域(平原)、構造斷裂和河流通道的所謂迷宮區域,以及丘陵起伏的區域和一些山脈、沙丘和湖泊。
土衛六在地質上是活躍的,液態碳氫化合物如甲烷和乙烷扮演著水在地球環境中扮演的角色——蒸發、凝結、降雨,並在河流中流動並流入湖泊。看來它的一些地質特徵,如沙丘和湖泊相對年輕,而丘陵和山脈是最古老的地形型別。
沙丘傾向於出現在土衛六的赤道附近,約佔其表面的17%。平原出現在中緯度地區,約佔表面的70%,而複雜的迷宮地形和湖泊則靠近兩極。湖泊是土衛六最引人入勝的方面之一,僅佔其表面約1.5%。
有了這張地圖,地質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們正在繼續研究這個令人驚歎的衛星更長的地質和地球物理歷史,以及當它的季節隨著其母星土星29年的軌道週期而更替時會發生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