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跳躍的岩石

現在你看不到它,現在你看到了。在最初計劃僅持續幾個月的任務進行了十年之後,NASA的機遇號探測器繼續在火星上發現驚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現在你看不到它,現在你看到了。

在最初計劃僅持續幾個月的任務進行了十年之後,NASA的機遇號探測器繼續在火星上發現驚喜。這次是真正意義上的驚喜。請看以下來自探測器在“索蘭德點”(Solander Point),奮進隕石坑(Endeavor Crater)邊緣位置拍攝的一組照片。

之前...和之後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康奈爾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有更多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看看這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是的,12個火星日後,表面上出現了一塊看起來很亮的岩石,而機遇號第一次看的時候那裡還沒有。

這是什麼?難道是某個偷偷摸摸的火星人爬過來把它放在那裡來迷惑我們?

可能不是。但是這顆鵝卵石的出現,現在被命名為“頂峰島”(Pinnacle Island)(它只有小小的拳頭或探測器科學家所描述的果凍甜甜圈那麼大),考慮到通常荒涼和靜態的景觀,這確實令人驚訝。由於探測器沒有直接駛過這個位置,因此有兩種合理的理論。第一種理論是附近發生了隕石撞擊,這塊岩石被拋到空中落在了這裡。第二種理論是探測器本身,由於車輪上的電機已經退化和失效,現在有些笨拙,翻動並“彈射”了這塊岩石,使其偏離了原來的位置一米左右。

岩石的特寫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康奈爾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第二種解釋似乎最有可能。由於探測器是火星這片區域唯一的移動實體(好奇號探測器在很遠的地方),因此最簡單的解釋幾乎肯定是正確的。

這也可能最終證明是一次非常偶然的環境破壞——這塊岩石具有很高的硫、鎂和錳含量,與之前發現的礦物相比,屬於一個新的類別。看起來我們看到的是物質的底部,直到 12 天前,這些物質還緊緊地埋在火星風化層中,因此沒有暴露於大氣和天氣中。

但是探測器真的能像這樣踢出一塊岩石嗎?重要的是要記住,火星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的 38%。這意味著,如果拋擲某物,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將是地球上同等拋擲的 2.6 倍(同等是指速度向量相同,忽略阻力)。因此,它水平移動的距離將是地球上的 2.6 倍。

我們往往會忘記這種簡單的物理原理,這可能要歸功於好萊塢。我還沒有看過一部關於火星的虛構電影能恰當地想象出 0.38 g 重力下的基本力學原理。事實是,火星上的東西比我們習慣的更容易分散和拋擲,而機遇號本身確實是這塊岩石突然出現的最有可能的罪魁禍首。

儘管如此,如此關注一塊,說實話,岩石,也確實讓人想起了洋蔥新聞社(The Onion)精彩的 TED 演講模仿影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