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體生物學綜述 #2:可能的“世紀彗星”開始升溫

早在二月份,本刊就討論了一顆新發現的長週期彗星ISON(也稱為C/2012 s1),它正朝著太陽方向墜落,這可能是它今年晚些時候首次透過內太陽系——在一個美麗的近拋物線軌道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2013年4月哈勃望遠鏡增強影像,顯示ISON的塵埃尾跡以及彗核周圍揮發性昇華的一些證據(NASA,ESA)

早在二月份,本刊討論了一顆新發現的長週期彗星ISON(也稱為C/2012 s1),它正朝著太陽方向墜落,這可能是它今年晚些時候首次透過內太陽系——在一個美麗的近拋物線軌道上。 在它最接近太陽的點,它將於2013年11月28日距離太陽表面僅70萬英里。

原始的彗星核,富含揮發物的團塊,在接近太陽時最有可能爆發成壯觀的形態。ISON可能是一個大傢伙,或者它可能只是,嗯,普通。無論它最終展現出什麼樣的景象,像任何新的彗星體一樣,它都是科學研究的真正寶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ISON在3.6和4.5微米(紅外線)下的影像。左圖顯示指向遠離太陽的尾部中的細小塵埃。右圖顯示中性氣體的輝光,可能是CO2,它是從正在升溫的彗核昇華出來的(來源:NASA/JPL-Caltech/JHUAPL/UCF)

一個多月前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影像顯示,塵埃和二氧化碳的紅外輝光已經從ISON噴射出來,形成了一條超過18萬英里長的尾巴。 這轉化為每天產生約220萬磅的氣態二氧化碳和約1.2億磅的塵埃。 這聽起來可能令人印象深刻,但ISON的彗核直徑約為3英里,估計重達7萬億磅,即使在它繞過太陽之後,它最終可能也只會損失不超過其總質量的10%——假設它在近距離透過期間保持完整。

但是,透過研究脫落物質的成分,我們可以深入瞭解我們太陽系(以及甚至可能是其他太陽系)的一些基本組成部分。彗星可能攜帶一些非常複雜的有機化學物質,這種“生命前”混合物可能存在於年輕的地球表面。

目前,ISON距離太陽的距離是地球的2.7倍多(您可以使用這個簡潔的計算器追蹤它)。 值得關注它的進展,因為人類可能再也無法見證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