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悄悄靠近一顆“汗流浹背”的彗星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歐洲航天局(ESA)的羅塞塔任務將至少八次點燃其主引擎,以調整其與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星際攔截軌道;最終在八月初以每秒約 7.9 米的速度,緩緩靠近這個直徑 4 公里的彗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歐空局)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歐洲航天局 (ESA) 的羅塞塔任務將至少八次點燃其主引擎,以調整其與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星際攔截軌道;最終在八月初以每秒約 7.9 米的速度,緩緩靠近這個直徑 4 公里的彗核。屆時,透過一些更溫和的火箭助推,這個重約 3,000 磅的航天器將嘗試進入環繞這個凹凸不平的天體的軌道。幾個月後,在彗核表面被繪製出來之後,羅塞塔將釋放菲萊——一個重 200 磅的著陸器,它將漂浮到天體表面,並用魚叉和鑽頭固定自身。

目前對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近距離外觀的最佳猜測(NASA、ESA 和 Philippe Lamy(空間天體物理實驗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母子航天器將一起伴隨彗星衝向太陽。最接近太陽的點,或近日點,將在 2015 年 8 月 13 日發生——雖然它不是特別極端——但這不是掠日彗星。最近距離實際上比地球軌道離太陽遠 25%。但對於一個可能不穩定和脆弱的彗核來說,這肯定足夠接近,可能會引起一些冰冷的煙火。

到那時,菲萊是否仍將處於活動狀態尚不清楚,其標稱任務壽命僅為著陸後一週,但它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菲萊配備了不少於 10 種儀器,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小型探測器。它具有成像系統、樣品分析工具、環境監測器,並且可以與其母船羅塞塔一起,透過無線電層析成像技術(基本上是無線電波在不同視線方向上穿過天體的傳播效果)探測彗核的內部結構。

羅塞塔也裝滿了各種裝置,從相機到質譜儀和光譜儀,以及可以透過原子力顯微鏡進行詳細檢查的塵埃收集器。

這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任務,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發現潛力。然而,唯一真正的變數是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本身。早在 2014 年 5 月,當彗核開始升溫時,它就開始產生經典的彗星塵埃暈,但到 6 月初,這種情況似乎已經消散——這只是一次暫時的爆發。儘管光暈有所減少,但彗核仍在升溫時釋放水蒸氣——或“汗流浹背”——正如歐空局的這張資訊圖中所述

一顆汗流浹背的彗星……(歐空局)

這就是彗星的特點,它們是反覆無常的野獸——2013 年現在有些臭名昭著的 ISON 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將不得不拭目以待,看看當它的小乘客們在彗星的夏季中堅持下去時,它會做些什麼。

© .